-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违章建筑论文古建筑论文:古建筑的防水研究[精选]
违章建筑论文古建筑论文:
古建筑的防水研究
摘要:我国古建筑防水的历史能够追溯到远古时期,在灿烂的华夏建筑文化中,我们的祖先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丰富的建筑防水经验。其中,很多防水设计的理念一直延用至今,是世界建筑之林中的瑰丽的典范,在世界建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认真汲取和发扬这些精华部分,并在具体问题上进行大胆创新,是研究古建筑防水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对此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古建筑;防水;经验;工序
1古建筑中屋顶常见的防水方法
1.1以排为主的方法。古建筑中大多遵循以排水为主,防水为辅的原则。构造防水为主,材料排水为辅,古建筑已坡屋顶更为常见,在直觉中往往会认为这样防水的效果能更好,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相关统计中,坡屋顶的泄漏率比平屋顶更高。然而古建筑中防水的卷材并没有出现,所以平屋顶并未大量使用,比较常见的是出凹面坡屋顶,凹面的结构符合流体力学的原理,瓦缝前合后开,对防水是有利的,也能够减少了虹吸现象。很多古建筑屋面瓦分阴阳,阳即凸面朝上,阴凹面朝上,阴瓦末端有一桃形滴水,阳瓦的末端有瓦当,汉代的部分建筑有用玉做成“玉珰”的现象,但在唐宋后基本绝迹,改用木质瓦当,为美观常进行涂漆,后称为彩绘当。
1.2铅锡背的应用。瓦的诞生和应用使古建筑的防水进入了新的时代,但是早期的瓦由于吸水率过高,防水情况并不够理想,经过逐步改进在到了3%以下的吸水率,性能甚至优于瓷器,在瓦瓦搭接的缝隙处,我国古建筑中较早使用了创新的全封闭卷材--铅锡背,在沥青诞生前很长时间我国的古建筑防水金属卷材已经开始应用,这种材料的应用也为古建筑平顶构造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1.3古建筑防水选材的南北差距。我国地域非常辽阔,不同地区的降雨量大小悬殊。少雨地区,部分古建筑采用泥土囤顶,坡度不足5度。在南方多雨地区,多采用青瓦防水,上下接压75%左右,较厚的瓦层,不仅能够起到较好的防水作用,在夏季也能起到一定的隔热功能。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古建筑在建设中对质量的要求往往非常严格,很多工序都基本做到了尽善尽美,这也为我国唐、宋、辽等古建筑在历经千年未曾翻修的情况下,防水效果依然上佳的一个原因。
2古建筑中其他防水墙体防水(1)墙面覆泥,新时器时期的龙山文化就是把石灰和泥混合抹在墙上,汉代以后还掺入麻刀,面粉和颜料,增强防水功能。(2)陶化墙壁,就是泥覆后用火烧,使墙壁成陶,强化墙壁和防水。(3)隔碱防潮,地基中的水反渗入墙体,会使土墙几年后粉化坍塌。砌石基础,石础出地面后,在上铺砖,再铺上芦苇,麦草等做隔碱层,强化防潮,再做版筑土墙。柱子防水防潮(1)通风防潮(2)柱表涂覆:这样有三项意义:防腐,防蛀,美观。步骤:斩砍-撕缝-下竹钉-刷油浆-捉缝灰-抹粗灰-粘麻-压麻灰-抹中灰-抹细灰-攒生-涂刷油漆。地面防水(1)抬高室内地坪,例如在台基上建造房屋,防止地面雨水浸灌,同时又减少了涂中的潮汽。(2)改良地坪材料,石灰铺地,卵石铺地等,秦汉以后,以灰土做垫层,夯实,然后砌砖烧结的粘土砖。这种做法流传至今,仍在农村和简易房中使用。(3)架空地板,在南方多雨地带,地坪先砌地垅墙,在其上铺木板,这一做法比较广泛,迄今仍然采用。
3古建筑防水常出现的问题
屋面瓦件渗水漏水是古建筑中的一项顽疾。漏水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在下雨的时候,由于瓦件灰口的脱落而漏水,瓦件本身的渗水会使整个屋顶加重,是古建筑物承受着不该承受的压力。二是当水漏到渗到青瓦下的黄土会导致黄土变松变稀,最终导致整个屋面大面积下滑,下塌断裂。三是随着科学的发展部分古建筑采用了混凝土屋顶,如果水渗到漏到青瓦与混凝土之间,在阳光的照射下会产生70度的高温,这样会顶开青瓦与混凝土之间的粘和,因混凝土屋顶跨度较大,混凝土都会有裂缝,如不及时补救,水会渗到漏到混凝土中的钢筋,使钢筋生锈腐朽,最终下塌。四是筒瓦会在一年四季温差较大的情况下,不断地热胀冷缩,最终导致筒瓦灰口脱落,使其漏水。
4古建筑维修中的防水工艺
在古建筑防水处理上,灰的使用非常普遍,也恨考究。灰背、泥背的使用,通常称为苫背,具有防水和保温的双重作用。保温垫层和瓦顶防水,这是在木构架上的椽子、飞椽和望板铺钉好后的屋顶头道工序。应对注意到的是,古建筑其屋面防水,最好采用泥背、锡背方式,以获得更加理想的防水的效果。盖瓦时铺成的灰条要均匀、充实“,用灰不见灰”等技术要求都应该在施工中加以注意。古建筑维修中的防水工艺种类较多,比较常见的有官式作法、民间作法。按建筑规模又能够分大式作法、小式作法和宫殿作法等。其中,小式或大式建筑屋面通常分为七层,包括木基层(椽子,上铺木望板);滑秸泥背层;护板灰;月白灰背;瓦汤;瓦面;青灰背等。其中月白灰背、青灰背、滑秸泥背是古建筑中最重要的防水基础层,于现代建筑钢性防水屋面中采用的多层防水砂浆作法相当,也是层数越多,其防水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