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野外成土因素的调查研究[精选].pptVIP

  1.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野外成土因素的调查研究[精选]

调查时还应确定的几个内容: (1)注意区分平原中常见的地貌类型和新老关系:冲积扇、洪积扇、阶地和河漫滩。阶地是一级最新,二级以上的阶地为更新世产物,多形成黄壤,阶地级数愈高愈老。洪积扇也是如此。它们是确定土类的重要依据。 (2)微地形的变化:它可以引起土类、土性和地下水的变化。平原区内,位置较低,则易积水形成下湿田、烂泥田;位置高则形成半沙半泥田、油沙田。 (3)阶地上应注意河流沉积物特性:河流沉积物在水平方向上是,上游粗下游细,近河床粗,远离河床细;垂直方向上是上细下粗或下有砾石层(二元结构)。沉积物的来源也影响到土类,河流流经黄壤区,则其沉积物上发育的土壤差一些。成都平原,沱江水系和岷江水系之间都有差异。岷江水系,主要流经变质岩,千枚岩地区,为灰色冲积物,质地轻,盛产经济作物。沱江水系经过紫色岩区,土壤质地粘重,盛产粮食,作物籽粒饱满些,水稻产量也高些。 (4)洪积扇上应注意物质粗细和夹砾量的变化。 (5)地下水位变化。 (二)地形与水热状况的关系 1、海拔高度与温度的关系:海拔每升高100米,温度下降0.6℃(书上0.5℃),(纬度升高1度,其温度下降1℃)。 2、海拔与降水量的关系:在一定的海拔高度范围内,降水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其海拔升到一定的高度时,降水量达最大值;在此高度以上,降水量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3、坡向与土温:南坡吸热多,温度高,水分多,为热性土;北坡吸热少,温度低,水分多,冷性土。农民常把南坡作为苗床。 由于地形引起地表水热状况的再分配,故导致其土壤形成和利用的差异很大。 4、地形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运动、动向,地下水高度等。 海拔高度 最大降水量 峨眉山 二郎山 东坡 2300m 2100mm 拆多山 2600m 800mm (三)地形与母质的关系: 1、在山区和丘陵区:由于冲刷作用,导致母质的再分配,多出现异源母质。山顶(丘陵),冲刷严重,土壤粗骨性强;山脚或冲沟物质堆积,土层厚,夹砾量低。如丘顶为石骨子土,丘腰为石骨子大土(残坡积物),丘脚为大土(坡积物)。 冲刷与坡度有关,当然也与植被复盖度有关。 地表平缓,冲刷弱,物质稳定停留的时间长,风化深,易形成发育较深的土壤,如地带性土壤。 2、在阶地上:阶地前缘物质粗,后缘物质细。 (四)地形与土壤类型的关系 1、山地土壤类型:我省是以红壤和黄壤作为基带土壤的,随海拔升高,依次出现,黄棕壤、棕壤、暗棕壤、灰化土(二郎山)。盆边山地基带土壤为黄壤,汉源为红壤,布拖县红壤,甘孜县褐土。在山地垂直带谱中还有非地带性土壤,如紫色土,石灰岩土等。 山地土壤调查中应注意土壤的夹砾量和坡向及坡度。山脉走向,相对高度,绝对高度,土壤的垂直变化。 2、丘陵区土壤:由于冲刷与沉积引起了母质的再分配,因而土壤从山顶到坡脚是由粗到细。如沙溪庙地层,在丘体上部或顶部出露泥岩,则丘顶形成斑鸠沙土,若为石英砂岩则为砾土,长石砂岩则为半砂半泥,土丘体中部或中下部一般为斑鸠砂大泥土或大眼泥土。 由于沟谷形态极其与丘陵的组合关系,引起了沟谷内地表水和地下的再分配,使冲沟里一般形成淹育性水稻土,在冲沟交汇处或坦谷内形成烂泥田,冷侵田(潜育性水稻土)。 (五)地形的野外研究法: (1)借助于地形图、地貌图、航片、卫片等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摸清调查区的地貌类型、分布及成因等。(实验课讲) (2)野外地形描述:首先区分出大、中、小地形,并加以描述大地形. 大地形:指地表相当大的面积内的地表形态的变化,每种地形都占有较大的地段,其坡度,高差和地形特点大体相同。如平原、丘陵、山地地形等。 中地形:在大区地形范围内,每一个地区单元所占面积不太大,其坡度、高差和地形特点更趋一致,称为中地形。平原地形中的阶地、河滩地,丘陵中的缓丘、方山丘,山地中的高、中、低山。 小地形:在中地形的范围内,每个地形单元占的面积小,地形特征差异小。如丘体上部平台,一磅田、二磅田,一台土,二台土。 例如:高山深切割区山体下部缓坡上(中小地形) 低丘宽谷区丘体下部二台地。 一级阶地中部低洼处。 同时还要记录一些重要数据:如坡度、坡向、岩层走向、海拔高度,借助于海拔仪和罗盘仪,测坡仪。 (3)绘制地形断面图(实习作)。野外可粗略绘制。 (4)地形素描,现在可用照像的方法来代替 一、母质对土壤的影响 (1)影响土壤的分布:在同一生物气候带内不同的土壤分布常因母质的差异所致。如亚热带,地带性土壤是红、黄壤,但在四川出现了大面积的紫色土,是因紫色岩母质所致。同时也因岩

文档评论(0)

dart00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