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闽学及其文化意义[精选].doc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闽学及其文化意义[精选]

闽学及其文化意义   2006年11月03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进入讨论区?》》 内容提要:论闽学经的地位形成和对儒学的哲学完成其所蕴涵的文化意义;论闽学之文化传统继承性、闽学与现代性之联系、闽学之“近世化”文化现象等及其蕴涵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闽学 文化 现代性 作者:潘叔明,男 ,1938年生,福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 闽学的经学地位 ? 闽学是道学的一种。此说可见之于史。 《宋史·道学传》: “道学”之名,古无是也。三代盛时,天子以是道为政教,大臣百官有司以是道为职业,党、痒、术、序师弟子以是道为讲习,四方百姓日用是道而不知。是故盈覆载之间,无一民一物不被是道之泽,以遂其性。于斯时也,道学之名何自而立哉。 文王、周公既没,孔子有德无位,既不能使是道之用渐被斯世,退而与其徒定礼乐,明宪法章,删《诗》,修《春秋》,赞《易》《象》,讨论《坟》《典》,期使五三圣人之道昭明于无穷。故曰:“夫子贤于尧舜远矣。”孔子没,曾子独得其传,传之子思,以及孟子,孟子没而无传。两汉而下,儒者之论大道,察焉而弗精,语焉而弗详,异端邪说起而乘之,几至大坏。 千有余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命于天而性于人者,瞭若指掌。张载作《西铭》,又极言理一分殊之旨,然后道之大原出于天者,灼然而无疑焉。仁宗明道初年,程颢及弟颐生,及长,受业周氏,已乃扩大其所闻,表章《大学》《中庸》二篇,与《语》《孟》并行,于是上自帝王传心之奥,下至初学入德之门,融会贯通,无复余蕴。 迄宋南渡,新安朱熹得程氏正传,其学加亲切焉。大抵以格物致知为先,明善诚身为要,凡《诗》《书》六艺之文,与夫孔孟之遗言,颠错于奏火、支离于汉儒,幽沉于魏晋六朝者,至是皆焕然而大明,秩然而各得其所。此宋儒之学所以度越诸子而上接孟氏者欤。(1) 其所以称闽学,先有闽北的游酢和杨时立雪程门传续二程之学,程学道南入闽流播;后有朱熹于闽中焕明程氏道学,并有所集大成者。一方面,道学按地域分野为濂(周)洛(二程)关(张)闽(朱);另一方面,闽学以其程朱理学形态使之成为道学主干和宋明理学的主流。 道学又实为儒学的一种,许多学者都推唐韩愈宣扬儒家道统为其始。 韩愈作《原道》(2): 1、道学讲儒家的仁义道德。“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所谓道德云者,仁义而已,这是天下的公言,先王之教者。 2、道学讲有所作为。“传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治其家。欲治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然而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引《大学》功在有为,辟老佛徒托无为。 3、道学有自己的传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其文《诗》《书》《易》《春秋》;其法礼乐刑政。”孟轲以下,道不得正传,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皆是。推崇孟轲而接续道统,明先王之道而道(导)之。 以上所说道学,主要是说“学所以为道”,道是儒家之道。“传圣人之道的学问”成一学术系统,倡明“道学”自二程始。从学术史上看,道学自成体系,已是宋明的新儒学。北宋欧阳修、宋祁等撰的《新唐书》说:“昔孟轲距杨墨,去孔子才二百年。愈排二家(老佛),乃去千余岁。”(3)点明韩愈的作用。把孟轲以后中断了一千四百多年的儒学道统承继下来的是宋明的新儒学。闽学是宋明新儒学的主流。《宋史·道学传》如是说:“道之正统,待人而后传。自周以来,任传道之责者,不过数人。而其能使斯道章章较著者,一二人而止耳。由孔子而后,曾子、子思继其微,至孟子而始著。由孟子而后,周程张子继其绝,至熹而始著。识者以为知言。”(4) 朱熹作《四书集注》造成新经。从文本上看,闽学重《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大学》,《礼记正义》卷第六十,大学第四十二。是礼记中的一篇,传为曾子作。论学成之事,能治其国。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宋朱熹按程氏所定之本,复以集注,并序定。朱熹认为古者大学是教人之法。虽于国家化民成俗之意,学者修已治人之方,但期许甚高,务必使君子闻大道之要,小人蒙至治之泽。于此书中,立了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定了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并认为流传原本丢了释格物致知之义,所以他又补进“即物穷理”等134字以释格物致知之义。格物为修养之法,“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是其目的。“天下无性外之物”,人们心中之性,即天下事物之理的全体。穷一理则明性一点,益穷之,万物之理皆在吾性中。 三纲领、八条目为新儒学(闽学经典体系)之纲目。 《中庸》,《礼记正义》卷第五十二

文档评论(0)

dart00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