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郑和下西洋与华侨华人论坛综述.docVIP

【2017年整理】郑和下西洋与华侨华人论坛综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郑和下西洋与华侨华人论坛综述

PAGE PAGE 10 福建“郑和下西洋与华侨华人”论坛综述 曾国新 2005年5月16—20日,由中国侨联、致公党中央委员会主办,福州市人民政府、泉州市人民政府、福建省侨联、致公党福建省委员会承办的“郑和下西洋与华侨华人”系列活动在福建举行。活动主题为“热爱和平、睦邻友好、合作发展”。主要活动内容包括:在长乐市举行郑和下西洋与华侨华人系列活动开幕式暨中国长乐郑和开洋节仪式;在福州市举办“郑和下西洋与华侨华人”论坛;参加福州市“第七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参观郑和下西洋在福州、长乐、泉州等地的遗迹及福州船政文化、泉州“海丝”史迹等;在泉州市举行“郑和下西洋与华侨华人”系列活动闭幕式等。应邀参加活动的有来自美国、加拿大、菲律宾、泰国、印尼、越南等20多个国家的海外侨胞、国际友人和港澳台同胞、国内外专家学者以及有关人士共700多位。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致公党中央主席罗豪才,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张克辉张克辉,中国侨联主席林兆枢以及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国务院侨办、全国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领导小组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活动。 5月18日在福州市举办的“郑和下西洋与华侨华人”论坛,共有300多位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及乡亲参加。这是国内首次把郑和下西洋与华侨华人联系起来的国际学术论坛,旨在宣传郑和下西洋对世界航海业和人类作出的伟大贡献,弘扬郑和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研讨郑和下西洋对华侨华人社会形成与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展示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就致力于同各国人民进行睦邻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广泛团结海外华侨华人,增进中国同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中国与东盟等周边国家的友谊,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实现。 论坛共收到海内外专家学者100多篇高水平的论文,21位专家学者在论坛上作了演讲。大家围绕郑和与华侨华人主题各抒已见,有的阐明新观点,有的提出新问题,有的论述原有研究基础上的新成果,有的考辨史料发掘的新发现。现将论坛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郑和下西洋时期开创了中国与海外诸国睦邻友好关系的盛世。 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教授李金明在《论郑和下西洋与睦邻友好政策》中阐述了明成祖的治国方针:对内以“休养安息”为经济政策的核心,迅速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对外以“怀柔”、“抚绥”为宗旨,争取与海外诸国和平共处。暨南大学廖小健教授《明初中国东南亚关系发展对郑和下西洋的影响》一文指出,明成祖继承和发展了父亲的外交政策,采取更加积极进取的和平安抚政策,启动耗资巨大郑和下西洋壮举,和西洋各国建立和平友好关系,从根本上扭转了前元朝政府与东南亚诸国官方往来偶然性的局面。中国侨联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陈永升博士在《郑和下西洋与明代的朝贡贸易体系》中指出:郑和下西洋的任务和目的,就是在中国已知范围内重建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贸易体系,从而创造一个以“礼”为核心的和平外交的国际政治和贸易秩序。 北京大学东方研究院梁立基教授和广西社科院东南亚研究所赵和曼研究员在各自论文中阐述了相同的观点:明朝与诸国的“宗蕃”(或称“蕃属”)关系,与后来西方殖民主义的“宗属”关系在性质上根本不同。前者关系是名义上的,象征性的,不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明朝政府完全尊重各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各国仍保持独立自主的地位而互不侵犯。中山大学余定邦教授举了一个具体例子:《明实录》称旧港为“爪哇国旧港宣慰司”。尽管明朝在旧港置宣慰使司,但它一直认为旧港隶属于爪哇的满者百夷王朝,所以铸给爪哇国旧港宣慰使司印信。厦门华侨博物院的林翠茹在《郑和下西洋和朝贡体系下的东南亚华侨》中也列举了以下史实:尽管郑和下西洋期间明朝对私自出海的“流民”采取十分严历的禁止政策,但当时有许多国家以华人作为本国的使团成员前来中国通交时,明朝对这些华人“使者”仍然予以外交礼遇而未施加任何惩处。 不少学者谈到,郑和下西洋时期开创了中国—东南亚睦邻安邻关系的盛世,可惜这种盛世只是历史上的昙花一现。梁立基教授剖析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中国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水平还停留在封建社会的阶段,还没有出现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郑和下西洋只是被定格在“宣德化而柔远人”上,通过朝贡贸易体制建立一个和谐的国际宗蕃关系,而不是为了开拓世界市场,促进国内从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走向资本主义社会的市场经济过渡。台湾学者谢台喜在《郑和下西洋动因之探讨》中指出:中国传统以农立国,对海洋的发展一向未予以重视。我国历代外患都来自西北游牧部族,而海疆数千年来一直相安无事。明成祖命郑和出使西洋为我国海防之先声,惜尔后国人未能重视海洋,以致鸦片战争打破了海疆门户,陷中国百年来遭列强之欺凌。 二、郑和下西洋推了动海外华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但也有截然相反的观点。 这是本届论坛争论最激烈的议题。许

文档评论(0)

love19874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