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原校长驳院士享副部待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大原校长驳院士享副部待遇

北大原校长驳院士享副部待遇:能跟副省长一样吗? 2014-05-19 07:03:29 来源:中国青年报 ????敬请关注齐鲁热线官博   在机场走贵宾通道是最显示“院士身份”的事情   铁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并不介意“晒”出他的收入。   他1995年当选院士,当时每月的“院士津贴”是200元,几年后上调至每月1000元。迄今为止,1000元仍是全体两院院士享受的月度津贴标准。80岁以后的两院院士成为“资深院士”,不再拥有院士选举的投票权,但另外领取“资深院士津贴”,每年1万元。   王梦恕当选院士时,工作地点在河南省,按照省里的文件规定,他每个月还能领到500元的技术津贴,直到他离开当地。   目前,他的工资关系在中铁总公司,作为副总工程师,他的月薪不到两万元。此外他兼任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建了一个实验室,该校每月给他发放5000元的补贴。很多学校请他兼职,他同意了,但只让对方负担往返差旅支出,其他一概不要。   “我在整个院士里面,算是高的。”王梦恕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   他向记者举了个例子,农业领域的一位院士,妻子早已去世,孩子又常年看病,家里十分寒酸。有记者去拜访,这位院士说,不要报道我的生活情况,否则让年轻人一看,院士都这么穷困,更不愿意学农业了。   王梦恕坦言,当选院士以后,很多人找上门来。只要他肯调到南方某个单位,所在省份每月会发给他一万元补贴。有人请他做项目顾问,一个项目报酬十几万元,他不敢去“顾问”。有个城市成立“院士办公室”,请他开会,他提了一点意见,该市官员掏出一个布袋子,说是他的“顾问费”,他估算里面“起码十万元”。但他拒绝了,“这不是整我吗”?   他觉得,确有个别院士表现很不好,使院士群体的形象受损,但社会上对院士的认识,“误解多于理解”。   “我觉得社会上对院士的误解很大。”北京大学原校长周其凤院士也对中国青年报记者感慨。   比如有传闻说,院士享受“副部级待遇”。周其凤指出,国家对院士是有优待,但绝对不是副部级待遇。政治上,院士能看到副部级官员的内部文件吗?生活上,院士享受不到副部级的住房标准,也没有专车接送。医疗上,国家会安排院士体检,但医院不会按照副部级待遇来为院士服务。副省长到医院去看病,跟院士能一样吗?   他能想到的优待之一是,凭借院士证,乘飞机时即使不买头等舱,仍可进入贵宾室候机。他认为,这体现了对知识分子的尊重,“这个过分吗?”   北京大学拥有众多院士,该校住宅小区有“院士楼”,院士的住房标准是140平方米。据周其凤介绍,北大前校长陈佳洱、许智宏院士以及他本人,都住在那里。北大院士也没配备专车,如果哪位院士需要帮助,学校会为他派车,但提出要求的院士实际很少。很多院士宁可打出租车。师生能够见到,陈佳洱院士在80岁以前,都是骑自行车出行。   而王梦恕所能想到、最能显示自己“院士身份”的事情,也是在机场走贵宾通道。但在他工作的铁路系统,就没有这个待遇。   他有时去北京交通大学,先坐地铁到西直门地铁站,再花5块钱坐个“黑三轮”。有次一个老师发现了,对他说,您是院士,这多危险啊!   54岁的数学家、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袁亚湘院士,建议记者到著名数学家王元、杨乐院士家里去看看——看看他们的住房条件就知道,院士没有什么特殊待遇。袁亚湘当年求学时,王元、杨乐就已赫赫有名,但他们目前的生活条件,还不如一些年轻学者。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文俊院士,也没有专车。   袁亚湘记得很清楚,中科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之前,研究员们的工资很低。要涨工资了,他这一代学者提出,希望每个月能涨1000元。而王元院士表示,我们涨1000太多了吧?涨800就够了。   袁亚湘感慨:“这些科学家多淳朴!”   他说,院士里面肯定有不合格分子,但是任何一个群体都会有害群之马,现在需要警惕,不要把院士群体妖魔化。   袁亚湘还认为,一些省份为了政绩,鼓励“引进”院士,“你来我们省,我可以给你个别墅”。在一些行业或地方,给院士副部级待遇、“少将待遇”。他认为,院士制度自身需要改革,但是要制止这类不合理现象,更需要管住的是那些部门,而不是院士本身。 院士退出制度一直存在,院士退休是个伪命题   在聊起院士制度究竟如何改革之前,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原校长顾秉林首先提醒记者,院士问题上,社会上还存在着一些误解。   很多人在关注“院士退出”,顾秉林说,院士退出制度一直存在,事实上也在执行。他1999年当选院士,据他所知,已有数位院士或者自动、或者被要求退出。   他认为,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做得更好”。   2013年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点到了院士制度改革。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章节提出,“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

文档评论(0)

kk34000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