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银行业巨额“特许利润”受关注
银行业巨额“特许利润”受关注
看点 三季报披露已接近尾声,从已披露数据看,相较今年上半年及去年,上市公司此番三季报业绩不是很好看。不过,在上市公司盈利水平普遍出现下滑的背景下,上市银行无论是营业收入、净利润还是增长率,都再一次做到“鹤立鸡群”。 业绩依然“鹤立鸡群” 据记者粗略统计,已公布三季报的15家上市银行前三季度共实现净利润近 6900亿元,同比增长约31.6%,有12家银行的净利润增速超过30%,其中,民生银行以64.42%的净利润增幅居首,增幅最小的中国银行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长也超过22%。 五大国有银行中,工行以税后利润1640亿元蝉联 “最赚钱银行”桂冠;紧随其后的是建行,实现净利润1392.07亿元;农行净利润达1007.76亿元;中行税后利润为1012.84亿元;交行净利润384.16亿元。就增速而言,农行仍一路领跑,较上年同期增长 43.59%,其他四大行保持在20%至30%的区间内。 股份制银行增速更为突出,除南京银行增速28%外,其他股份制银行前三季度净利润增幅均超过30%,其中,民生银行、深发展、华夏银行分别以64.42%、63%和44.42%的增幅居前三,其他银行增幅则介于30%至40%之间。 相形之下,其他上市公司的整体盈利情况逊色不少。据深圳证券信息公司数据中心统计,截至10月28日,沪深两市已披露三季报的1917家上市公司平均净利润同比增长18%,超过三成公司净利润同比出现下滑;在有可比数据的1851家公司中,第三季平均营业收入环比二季度增长1.59%,净利润环比减少6.59%。 记者查询历史数据发现,近5年来,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速多数情况下都高于其他上市公司总体利润增长率。此前披露的上市公司中报数据就显示,16家上市银行上半年实现净利润4650.22亿元,各家银行净利润普遍出现30%以上的增幅,行业平均增幅38.33%;与此同时,沪深两市2244家上市公司上半年实现净利润9943.30亿元,同比增长22.31%。 什么成就银行的“旱涝保收”? 同以往一样,净息差再度成为带动银行业绩创出佳绩的主要推动力。记者根据三季报数据所作统计显示,15家上市银行前三季度净息差收入总额达到1.29万亿元,占到营业总收入的78.9%,其中,五大国有银行净息差收入占总营收的75.7%,股份制银行净息差总收入占总营收比例则超过90%。 统计显示,15家银行前三季度利息净收入同比增幅介于18.82%至43.37%之间,均值为31.2%,其中,五大行增幅均在30%以下;股份制银行利息收入增长则相对突出,除兴业银行增幅27.6%外,其余银行增幅均在30%以上,华夏、南京、民生三家银行增幅超过40%。 颇值得注意的是,与过往多得益于贷款规模增长带来利息收入增长不同,在当前信贷规模增速减缓背景下,上市银行此番利息增长多源自银行议价能力进一步提升。 数据显示,15家上市银行前三季度净利差几乎无一例外同比出现上升,多数银行第三季度净利差在上半年上涨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当前,多数银行净利差已升至2.5%上方,一些股份制银行净利差甚至已超过3%。 在诸多银行业内人士看来,加息通道下,银行的资金成本不会同步上升,贷款收益却会有明显增长。加上在信贷紧缩背景下,银行议价能力提升,利率从货币宽松时代的下浮转为大幅上浮,使得银行净息差收入明显增长。 广东金融学院理财研究中心主任赵立航就认为,国内商业银行的净息差收益增长,与从紧货币政策下,银行议价能力不断攀升有直接关系,央行年内已经数次加息都是对称加息,而贷款利率早已实现“市场化”,出价高者得之,这使得银行的贷款收益大幅提高。 此间业内专家指出,在信贷紧缩背景下,银行主动调整经营结构,大力挖掘小微企业等高定价客户,是部分银行息差收入增长的重要原因,但总体而言,我国目前规定存款利率上限、贷款利率下限的利差保护格局,使得银行享受了隐性的巨额“特许利润”。 这也是近年来即便遭遇全球金融危机企业利润普遍下滑而银行依然能“独善其身”的重要原因。回顾上市公司业绩,不难发现,无论是在业绩普遍飘红的2007年,还是笼罩在一片惨淡愁云下的2008年,抑或是在业绩表现相对平稳的 2009年、2010年,上市银行始终都能做到“旱涝保收”。 以上市公司业绩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比较严重的2008年为例,有统计显示,当年公布年报的1624家上市公司实现利润8209亿元,同比下滑16.88%;同期13家主要上市银行实现净利润3719亿元,同比增长32.82%。 企业利息支出暴增 贷款人和放贷人是零和博弈的双方,一方因由于议价能力提升收益相应增加,另一方面必然要承受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