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保存白云山科考报告第一版(带附录)
湖南白云山自然保护区
综合科学考察报告
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
吉首大学
湖南白云山自然保护区
二零零九年十一月前 言
武陵山区位于湖南省西部,包括湘西、鄂西、黔东南和渝南地区,是中国17个具有国际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是中国生态区系核心地带--华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200个重要生态区之一,生态环境脆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旅游业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任务。
湖南白云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的保靖县境内,总面积20158.6公顷,地处武陵山脉南坡中段,境内地貌结构独特,地势崎岖陡峭,沟壑纵横、森林密布,由于遭第四纪冰川的侵袭较少,现保存了大片的亚热带天然次生常绿阔叶林植被。区内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湘西地区生境独特、结构复杂、成分活跃、特色鲜明的森林生态系统之一。白云山保护区生活着较大种群的白颈长尾雉,珍稀濒危物种金钱豹、云豹等大型猫科动物,是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经多次调查发现,白云山拥有白颈长尾雉32个群,数量多达200余只,在国内实属罕见,是不可多得的珍稀动植物避难所和天然生物基因库,是保护和研究我国及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基地。区内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迹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人类提供了认识自然、了解历史、增长知识的天然博物馆,也是人们学习、娱乐、休闲、避暑疗养的胜地。
白云山自然保护区是渝、黔、湘交界区石灰岩生境难得的一片绿洲,境内有分布较广、数量较多的伯乐树(Bretscheidera sinensis)、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银杏(Ginkgo biloba)、珙桐(Daridia involucrata)等保护树种,有我国纬度最高的翅荚木、金毛狗等珍稀植物。2005年9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湖南省级自然保护区。随后有不少动植物学专家、学者和新闻界的记者慕名到保护区进行过考察和访问,湘西自治州和保靖县林业、旅游等部门也进行了多次调查,并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基础资料,对保护区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发挥了卓有成效的积极作用,为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为了更好地建设好保护区,2009年3月,保靖县人民政府、保靖县林业局、白云山保护区管理局为了将白云山保护区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吉首大学、中国科学院会同生态站、保靖县林业局以及白云山自然保护区组织了20多名专家、教授,对保护区内的土壤、地质、地貌、野生动植物和昆虫资源、旅游资源、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社会经济条件等内容,再一次进行了全面的综合科学考察,考察采取了访问、座谈、全面踏勘、点线调查和重点详查、红外相机布点相结合的方法,取得了有较大价值的考察资料,对保护区内的资源概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然后对调查资料进行了详细的整理,2009年11月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在充分利用前几次考察资料的基础上,编写了“湖南保靖白云山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初稿。
在保护区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和资料整理、文本编写期间,得到了保靖县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的关心和指导,同时也得到了保靖县林业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特别是白云山自然保护区和周围有关乡镇的领导、干部和群众给本次考察提供了很多的工作方便,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科学考察报告的编写涉及的专业、学科比较多,加之编写人员的水平所限,因此报告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
白云山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组
2009年11月
目 录
前 言 2
第一章 总 论 8
1.1 自然地理概况 8
1.1.1 地理位置 8
1.1.2 地质地貌 9
1.1.3 水 文 9
1.1.4 土 壤 9
1.1.5 气 候 10
1.2 自然资源概况 10
1.2.1 植被概况 10
1.2.3 森林昆虫 16
第二章 自然环境 18
2.1地质概况 18
2.1.1地层 18
2.1.2 地质构造 18
2.2 地貌的形成及特征 19
2.3 气候 19
2.3.1 气温 19
2.3.2 光照 20
2.3.3 降水 21
2.3.4 大气环境污染物的监测 21
2.4 水文 21
2.4.1 水系 21
2.4.2 地下水 22
2.5 土壤 22
2.5.1 土壤概况与土壤母质 22
2.5.2 土壤类型及其分布 23
2.5.3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26
第三章 植物多样性 28
3.1 蕨类植物 29
3.1.1蕨类植物地理区系 29
(1)区系组成丰富 29
(3)属的特点与分析 31
3.1.2蕨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