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盱眙方言考..docxVIP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盱眙方言考.

盱眙方言考略史玉明题 记方言,俗称地方话,是通行于一定地域,与民族共同语(即历朝推行的官话)并行不悖的一种地方语言,也是一种具有浓厚地区特色的民俗文化。盱眙方言俗称“盱眙话”,是植根于盱眙这块土地上不老的乡音;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从研究角度来看,它已超越了交流的意义,而呈现出一种文化艺术状态,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群,是一种生活的韵味,它所体现的地方特色,有许多地方是普通话无法比拟的。生长于斯,探索、研究盱眙方言一直是笔者的业余爱好。然,史料如凤毛麟角,不仅找不到一本全面、系统阐述盱眙方言的资料,即便大段记载也极为罕见,只能史海拾贝、沙里淘金,以探端倪。本文根据个人研究结合有关史料和专业文献,就盱眙方言的源流、音韵、俚语以及盱眙方言集萃四个方面来阐述盱眙方言的发展变化,以期邑人更多的了解盱眙方言古今变化及特点,使盱眙方言在新的历史时期再放异彩。一、探源流·古韵新声盱眙,地处长江之北,淮河之南,为中原襟喉,南北要冲,有2200多年历史,土地面积2483平方公里,其内平原辽阔、丘陵起伏、河网交错,现今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74万邑民,一直说着一种大同小异而外地人听起来又有些茫然不知的腔调——盱眙话。盱眙话源于何时、发自何处?盱眙人今天说的话是否就是二千多年前传下来的古话呢?本文按古汉语音韵学划分的上古(周秦两汉)、中古(六朝至唐宋)、近古(元明清)三个历史阶段,来探索盱眙方言的源流及发展。一、上古·淮泗腔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一个地区方言的形成是有其历史和地理环境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因素决定的。从盱眙历史、区划来看,先秦两汉之前,史称盱眙为“淮夷之地”,区域和邑民使用的语言史无记载。最早记载部分盱眙方言读音的是我国第一部方言典籍《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简称《方言》,西汉扬雄所撰。那么,周秦两汉时期盱眙人使用的是何种语言呢?从地理和隶属看,“盱邑在周属徐,战国徐为吴灭,越又灭吴,后并与楚。秦有天下,设郡县,始有盱眙之名”《乾隆·盱眙县志》。由此可见,盱眙先属徐国,后属吴国,又属楚国,无疑其时民众使用的语言必然受其属国徐、吴、楚的影响。据清许时栋著《徐偃王志》记载,徐国是西周的诸侯国之一,周穆王时臣服于周朝。其区域先在邳州附近,后迁都至泗县、泗洪,徐偃王时疆域扩大到整个今天的苏北、皖中、鲁南等江淮地区,古彭城也因徐国而改名徐州。而隶属东夷徐国的盱眙地理位置紧邻泗洪、泗县,舟车仅一日之途,与邳州和徐州也相距不远。其时周王朝向东南和南方发展,徐夷、淮夷曾多次与周朝互有攻伐,盱眙为争夺区,虽没有统一的“官话”,但战争使敌对双方进行了语言文化的交流。且盱眙是徐国之南疆,距当时吴越楚之争的南京,车马往返也就一日之途。吴楚相争、楚国东进,盱眙又是必经之地,吴楚方言势必强烈地影响着盱眙方言。秦汉时期,中原和北方基本形成大一统天下,北方方言继续南下,也影响着盱眙方言。属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必然影响和决定着语言的趋同,久而久之,夹杂着南腔北调的古盱眙话逐渐固化为这方土地上独特的语言。自古地分南北,江淮居其中,江淮之间,气候物产、语言风土,其特点也南北兼容。盱眙又居江淮之中,既是徐国南疆,又紧邻徐国都泗洪,先后又为吴越楚吞并过,据此笔者可以推定:先秦两汉时期,盱眙人使用的语言当为古汉语中淮河、泗水一带的方言,即一种既有古泗洪和古徐州北方话的古汉语音韵、又稍偏重于吴楚入声音韵的“南腔北调”,笔者称之为 “上古淮泗腔”(即今江淮方言之前身,上古时没有江淮方言一说)。其特点是:音韵以古汉语中原音韵间杂吴楚入声,没有舌尖后音韵母zh、ch、sh,词汇以本土为主自成体系。虽然古淮泗腔声韵调已不可考,但从《方言》记载和现今盱眙方言乃在流行的词汇中乃可看出其痕迹。如《方言·之一》:足答,古蹋字,他匣反(ta),江淮曰之踏(榻)。“足答”是古淮泗语二个字发一个音ta,既是动词也是名词,今天盱眙人说的足榻是对古淮泗语蹋字的分读。盱眙人对“足”与“竹”口语都读zu音,可见其时声母受吴楚方言影响,没有舌尖后音声母zh,只有z。《方言·之二》:盱,香于反(xu),揚义,謂舉眼也;膠(jiao),麤(古粗字)大貌,江淮之間曰泡,洪張(膨胀)貌。今盱眙俗语有“泡泼烂几”,义为泡楦粗大而不实在。《方言·之七》熬,取火义,創眇反(chao音),江淮謂之熬(ao);眙,敕吏反(ci,辞音),眙謂注視也。今读(yi)音。《方言·十一》蛄,謂之杜蛒(音杜格),螻蛄也,江淮謂之杜狗。盱眙人称之为“土狗”,显然是“杜蛒”方言易读。其他如:“鞋窟囊”(普通话鞋读xie,盱眙话读xiéi),即鞋子里面的空间,“窟囊”是“窟窿”的方言易读,也读“坷塘”,如形容道路不平的“坷塘凹畈”,颓败的宅院叫“墙窟囊只”等,“囊”读上声,调值42,鞋和囊明显反应出南北音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vc5gv1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