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10家长会
真诚期待与您的合作 常过来看看! 别忘了 港中数学网 * 实施 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产生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家庭教育应该是耐心的,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而不是急躁的; 应该是说理的, 而不是责骂的; 应该是锲而不舍的, 而不是追求速战速决的。 孩子在同样的年龄段,走进同一个学校,同一间教室,接受同样的教育,接受教育的效果是有很大区别的。这种大优大劣分化的原因并不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而在于家庭教育的配合上。只抱怨学校教育质量不检查家庭教育的家长请冷静地思考,积极配合学校教育。 希望孩子学习更优秀, 请这样说—: 1、凡事都要有个计划,学习也一样。 2、你再好好思考思考,我相信你一定能行。 3、你就按自己的想法去试一试吧。 4、做完作业再玩,不是玩得更开心吗? 5、只要努力,下次就一定能考好。 希望您的孩子积极向上, 请这样说—— 1、你会成为了不起的人! 2、别怕,你肯定能行! 3、有个女儿(儿子)真好! 4、你是个聪明孩子, 成绩一定会赶上去的。 1、孩子,你真的很棒。 2、你一点也不笨。 3、告诉自己:“我能做到”。 4、孩子,我们也去试一试? 希望您的孩子充满自信, 请这样说— 父母做好三件事 孩子会更加优秀 第一件事: 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多和孩子沟通。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 第二件事: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 1、专心致志 2、独立思考 3、认真细致 4、培养孩子活跃的思维 5、背记词汇和课文 6、多识字、多读书 学习习惯 品德比知识更重要,习惯比考分更有用! 因为,丢了文化知识可以再学,而丢了人格和尊严却无法挽回!特别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要引导孩子做一个善于倾听,懂得感恩,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人。 世界级心理学巨匠 威廉.詹姆士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所以说,行为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 行为习惯 ?第三件事:引导孩子 学会学习 正确的教养方式,会让我们辛苦十几年; 然而错误的教养方式,却会让我们辛苦一辈子! 让我们掌握正确的教养方式,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孩子最不喜欢听到家长说的10句话是—— 你怎么还不去做作业,快去! 我讨厌你。 下次再这样的话…… 你怎么连这种题目也不会做。 我不来管你了。 你脑子出问题了,是不是? 你真不如××学习好。 嗯、嗯。 下次你就给我滚。 你写得太差了! 2、尽量表扬孩子,孩子具有一定的自信心,才会肯去学习要使孩子每天都感觉到他在学习上取得了一定进步,哪怕是改正一个缺点。 3、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内容和实际进步程度,家长要多询问孩子最近学习了什么掌握得如何等。 1、?创造和睦、祥和、稳定的家庭气氛。 平时应注意的问题: 4、经常给孩子制订几个容易达到的小目标,这样可以使孩子感觉到能够做到,树立孩子自信心,从而有利于孩子发挥出潜能。 5、订下家庭学习规矩,并且自始至终执行,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息习惯。 给家长们的几点参考: 2、良好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包括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卫生习惯等,这些都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1、要教育孩子怎样做人,关心孩子的思想动态使孩子有正确的思想导向、明确的奋斗目标。 3、要尽量控制孩子的零用钱和上学、回家的时间,教育孩子少与社会上的或其他学校的人交朋友。 4、工作再忙也要抽点时间来多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和学习成绩情况。因为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孩子将来的美好前途! 给家长们的几点参考: ⒈ 控制好上学放学时间及业余时间. ⒉ 严格控制孩子的零花钱 3. 双休日期间尽量不把孩子单独留在家中外出,多带孩子亲近自然,观察生活中的人或事。 4. 加强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联系 需要家长配合的方面: 5.积极配合学校及班级的工作,与老师步调一致 为什么孩子不愿与父母交流,父母的话都不愿听?为什么孩子屡教不改? 无论是谁,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都是一个需要花时间和精力的事情,这里没有灵丹妙药,但却有许多心理教育的原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