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结构改良类食品添加剂精品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0结构改良类食品添加剂精品课件

第三节 消泡剂 定义 消泡剂是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用于降低表面张力,消除泡沫的物质。 分类 一类能消除已产生的气泡,如乙醇等 一类是能抑制气泡的形成,如乳化硅油等 泡沫产生的原因 一般而言,纯水和纯表面活性剂不起泡,这是因为它们的表面和内部是均匀的,很难形成弹性薄膜,即使形成亦不稳定,会瞬间消失。 但在溶液中有表面活性剂的存在,气泡形成后,由于分子间力的作用,其分子中的亲水基和疏水基被气泡壁吸附,形成规则排列,其亲水基朝向水相,疏水基朝向气泡内,从而在气泡界面上形成弹性膜,其稳定性很强,常态下不易破裂。 泡沫的稳定性与表面粘性和弹性、电斥性、表面膜的移动、温度、蒸发等因素有关。 再者,气泡与液体的表面张力反变相关,其张力愈小,则愈易起泡。 消泡剂的作用机理 消泡剂“抑泡”、“破泡”过程是:当体系加入消泡剂后,其分子杂乱无章地广布于液体表面,抑制形成弹性膜,即终止泡沫的产生。 当体系大量产生泡沫后,加入消泡剂,其分子立即散布于泡沫表面,快速铺展,形成很薄的双膜层,进一步扩散、渗透,层状入侵,从而取代原泡膜薄壁。 由于其表面张力低,便流向产生泡沫的高表面张力的液体,这样低表面张力的消泡剂分子在气液界面间不断扩散、渗透,使其膜壁迅速变薄,泡沫同时又受到周围表面张力大的膜层强力牵引,这样,致使泡沫周围应力失衡,从而导致其“破泡”。 不溶于体系的消泡剂分子,再重新进入另一个泡沫膜的表面,如此重复,所有泡沫,全部覆灭。 消泡剂应用的必要性 加工过程中的泡沫既可影响工业生产的顺利进行,也可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 如不加控制,泡沫还可以降低设备的使用容积,增加加工时间和消耗。 对泡沫的控制可以通过工艺的改变或采用机械消泡设备来达到,但从效果和经济角度来考虑,还是应用化学消泡剂最有利。 消泡剂必须具备的条件 1.具有比被加液体更低的表面张力; 2.易于分散在被加液体中; 3.在被加液体中的溶解度(相容性)很差; 4.具有不活泼的化学惰性; 5.无残留物或气味; 6.符合安全要求。 乳化硅油 白色粘稠液体,几乎无臭,不溶于水,但可分散与水中。化学性质稳定,不挥发,不易燃烧,表面活性大、张力小、消泡能力强。其活性组分为聚硅氧烷甲基化聚合体。 ADI:0-1.5mg/kg 应用:用于饮料,最大适应量为0.01g/kg(以聚二甲基硅氧烷计),用于发酵工业,最大使用量为0.2g/kg。 聚二甲基硅氧烷 无色透明粘稠液体,无臭无味。不溶于水和乙醇,可溶于有机溶剂。实际应用时常配成4-5%硅胶的水溶液。 毒性:ADI值为0-1.5mg/kg体重 应用:用于经表面处理的新鲜水果、蔬菜,最大使用量为0.0009g/kg,果汁、浓缩果汁、饮料、速溶食品、冰激凌、果酱等,0.05g/kg,发酵工艺用、焦糖色工艺用,0.1g/kg,啤酒工艺用、肉制品工艺用,0.2g/kg 聚氧丙烯甘油醚 无色或黄色非挥发性油状液体,溶于芳烃和有机溶剂,难溶于水,热稳定性好。 毒性:小鼠口服LD50>10g/kg 应用:按生产需要量添加于发酵工艺,味精生产中,加入量为0.02-0.03%,制糖工艺,加入量0.03-0.05% 其他消泡剂 1.高碳醇脂肪酸酯复合物 2.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季戊四醇醚(PPE) 3.聚氧乙烯聚氧丙醇氨醚 4.聚氧丙烯氧化乙烯甘油醚(GPE) 第四节 稳定和凝固剂 稳定和凝固剂是使加工食品的形态固化,降低或消除其流动性。使组织结构不变形,增加固形物而加入的物质。 稳定和凝固剂的分类 无机类和有机类凝固剂 1.硫酸钙 又称石膏或生石膏。 难溶于水,主要用作蛋白质凝固剂,用于豆制品生产。在熟豆浆中加入硫酸钙,使热变性后的大豆蛋白凝固。 硫酸钙对人体无毒,ADI不作特殊规定。 凝固性缓和,豆腐质地细嫩,持水性好,有弹性。但因其难溶于水,易残留涩味和杂质。使用过量会有苦味。 在豆制品生产中按生产需要量适量适用,用于小麦制品,最大添加量为1.5g/kg. 2.氯化钙 味微苦,易吸水潮解。 氯化钙主要是使可溶性果胶凝固成凝胶状不溶性果胶酸钙,以保持果蔬加工制品的脆度和硬度。作用的机理是:可溶性果胶的果胶酸与加入的氯化钙中的钙离子反应生成果胶酸钙,加强了果胶分子的交联作用而形成凝胶。 ADI暂时不作规定。 可用于豆制品、稀奶油、甜汁甜酱、果酱等。 3.氯化镁 又名卤片,常温下为六水物,与氯化钙一样能使蛋白质溶胶凝固形成凝胶。 制作豆制品时,豆浆凝固快,但豆制品持水性差,易破碎,苦味较强。人口服4~5g能引起腹泻,ADI不作特殊规定。 4.葡萄糖酸-δ-内酯 易溶于水,无臭,味先甜后酸,在水中发生解离生成葡萄糖酸,能使蛋白质溶胶形成凝胶,效果优于硫酸钙、氯化钙等。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膨松效果好,无异味,对霉菌及细菌具有一定的防腐作用。 用葡萄糖酸-δ-内酯制作的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r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