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科技大学校史简史.doc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南科技大学校史简史

湖南科技大学校史简史 (校史馆蓝本,截止至2009年10月) 序篇 (前言、学校概况) 湖南科技大学置身于伟人故里,是一所涵盖10大学科门类的教学研究性综合性大学。六十年来,学校立足湖南,面向全国,着力彰显矿业与安全、教师教育的办学特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校训、校徽) “唯实惟新、至诚致志”是我校校训,倡导严谨治学、坚持与时俱进、崇尚以德为先、强调全力以赴。 我校校徽是一个象征“科技之峰”、“以人为本”的标志图形,重叠的山峰,连绵不断、由近及远,形象地表现出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学科林立、实力雄厚的发展状态;相聚的人群,稳健有力、跨步向前,生动地展现出历代科大人自强不息、矢志不移、顽强拼搏、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 (长株潭区位图) 湖南科技大学位居长株潭城市群中心腹地,比邻九华国家高新技术科技园区,臂挽京珠、上瑞两条交通大动脉。以学校东大门为原点,半小时左右的经济圈和学习圈已逐步形成。 二、领导关怀 60年栉风沐雨,60载高歌向前。湖南科技大学在发展的每一个重要阶段,都离不开各级领导的深切关怀。 (胡耀邦、王震、廖汉生、郭沫若) 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得知家乡创办师院的喜讯,于1985年11月15日在北京亲笔题写了“湘潭师范学院”六个大字。 1985年11月29日,前来湖南视察的中顾委副主席王震接见了湘潭师范学院校领导,并欣然挥笔题写了苍劲有力的八字校训“团结奋发、求实创新”。 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廖汉生为原湘潭工学院的题词“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我们惊喜的发现,湘潭工学院与湘潭师范学院的校训只有一字之差,一个是“团结勤奋,求实创新”,一个是“团结奋发、求实创新”。 认识上相通,加上地域相连、优势互补,湘潭工学院与湘潭师范学院携手组建成湖南科技大学,水到渠成。 1973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应邀为湘潭师专题写校名。 (毛致用、蒋树声、韩启德、王志珍题词) 以上上级领导专门为我校60周年校庆题写了赠语。 毛致用:原全国政协副主席; 蒋树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 韩启德: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 王志珍:全国政协副主席。 三、历史源流 (文庙) 湖南科技大学渊源绍远,文脉绵长。办学的源头可追溯到宋代的“庆历兴学”。公元1044年,范仲淹奏请十大兴学育才改革方案,湘潭县学从此建立,选址湘潭城正街,就是现在仍保留在我校雨湖校区内的文庙。相传湖湘文化创始人胡安国父子曾来此讲学。这里一直是历朝历代湘潭文教活动的中心,出了许多举人、进士,包括一代儒学宗师王闿运。1720年,在文庙旁边创建了昭潭书院,出了齐白石、杨度、杨锐、刘光第等名人。辛亥革命时期,以刘道一、秋瑾为代表的一批革命党人曾以文庙为秘密据点从事革命活动。后来,中共地下组织一直在文庙一带活动,直至湖南解放。据说,毛泽东在大革命时期有一次就在这里躲过了敌人的追捕。可以说,近千年来,这个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一直浸润着“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湖湘文化传统。 (历史沿革) 湘北建设学院是学校的前身。在这片浸润着湖湘文化的热土上,涌动着两支源流:从湘潭师范专科学校到湘潭师范学院;从湘潭煤炭学院、湘潭矿业学院到湘潭工学院。2003年,这两支源流最终汇集成湖南科技大学这条奔腾不息的大河。 (历任书记、校长) 湘北建设学院的政委武光、院长罗其南(武光同志后来转战南北,在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任上离休,已95岁高龄,仍健在,这次还为校庆题词)。 现任校长田银华,党委副书记刘建武。 (湘北建设学院) 1949年9月创办湘北建设学院。 这是一所培养新中国建设人才的学校。学校最初拟名为“长沙专署干部学校”。 长沙地委书记武光同志上北平向毛泽东汇报工作,并请主席为家乡的学校题写校名。毛泽东思虑再三,最后认为:“还是用建设学院好。”并欣然命笔,挥毫题写了“建设学院”、“建设报”、“建设电影院”、“建设文工团”等名称。 1949年8月18日,学校正式开学。武光同志任政委,罗其南同志任院长。湘潭和平解放后,随着长沙地委和专署迁往湘潭,地委也决定将湘北建设学院总校设在县城的文庙。当时上学是要冒生命危险的。很多青年人见到学院在《新湖南报》上连续刊登的《湘北建设学院招生广告》后,跋山涉水,踊跃报名,积极投身这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摇篮。当时还没有通行人民币,地方的旅店只收粮食。他们就扛着被窝,背着一两斗借来的大米,历尽艰难困苦来到文庙。当时的办学条件极其艰苦,听课一般集中在院部,大树是屋顶,膝盖是课桌,大地是椅子,教员站土台上用尽力气亮着嗓子讲,学员列队坐在学坪空地上听。“地铺同甘苦,糙米布衣裳。台阶作讲席,庭院当课堂”,正是当年学员们艰苦学习生活和乐观精神的写照。 湘北建

文档评论(0)

wwy463w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