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光历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福光历史

窗体底端 何文波:3年成就光学镜头“中国制造” 手机免费访问  2009年05月04日 10:48 福建日报  查看评论   通过1年多的自主创新,福建福光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去年生产出完全依靠光学原理保证全程清晰的同步对焦镜头,首次在技术上领先于日本企业,实现历史性突破。不仅如此,福光公司还为“神七”提供了5种型号的太空观测光学镜头。沿海军事要地、海军、驻港部队所使用的导弹保护罩和“眼睛”等,均产自这家民企。   在国际光学镜头品牌排行榜中,福光名列第八,前面全部是日本的知名老品牌。在金融危机中,福光去年还实现了超过5000万元的年产值。福光公司在3年里的漂亮转身,离不开现任总经理何文波。何文波坚持自主创新,不仅盘活了垂死的老国企,还成就了一个叫板日本权威地位的中国光学镜头排头兵。   4小时谈话成功入主国企   福光的前身是赫赫有名的8461厂,是我省唯一以光学电子产品为主,专业从事军、民用光学镜头、光学元器件、光电仪器开发和生产的企业。这家1958年创办的企业最高峰时产值达2亿多元。由于改制等多种原因,福光一蹶不振,国家每年倒贴300万元,银行欠债1857万元,处于马上被法院查封的境地。   2006年,何文波带着2000万元现金接手福光。门外汉进军如此高精尖的科技领域,行业内闲言闲语很多。但何文波与省电子信息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刘捷明只谈了3次话,4个小时后就说服刘董,成功入主福光。何文波时年33岁。   这位福清青年出身水产养殖和贸易的“望族”,20岁出头就开始搞水产养殖。1995年,22岁的他遭遇商场的第一次“滑铁卢”,负债不低于200万元。他静心思考分析,发现自己完全不懂市场,是瞎子做生意,最后撞进死胡同。痛定思痛,他静心打市场,第二年就净赚180万元。随后的几年顺风顺水。   志得意满的何文波又为手里的几千万现金找出路。2002年,他拿下福清的70亩土地进军房地产市场。靠着勤勉的“补课”和细致的观察,这个门外汉的处子作“富景东方”项目很快售罄。在房地产上的“无心插柳”让他狠赚一笔。高利润意味着高风险,“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随后,他又进军了超过10个行业,而且无论进入还是退出时机,何文波都拿捏得相当准确。   2006年,福光摆在他的面前。“当时开始想做实业,而福光就是适时出现的项目。”何文波觉得与福光是一种命中水到渠成的“缘分”。   两年住厂门外汉变行家   进军福光后,陈旧的机制、涣散的人心,全部都是摆在他面前的难题。   “当时兜底,发现厂里最老资格的在岗员工居然有40年工龄。旧思想像一张无形的网罩着企业。”怎么把现代企业观念渗透进来,何文波从人力资源方面开始了改革,每年补充50个年轻人,“经过3年,现在输入了100多人的新鲜血液。”   何文波觉得人才是这家国企最大的财富,为留住厂里的技术骨干,他费尽心思。在工资体系上,全体员工提高待遇,比原来国企工资平均翻了2倍以上,而核心技术人员则是5-10倍地增加。 “当时跟何总聊了几个小时,我答应说做得下去就会留下来。”现任总工程师肖维军回忆道。是何文波的决心和投入,留住了这个被何文波视为“国宝熊猫”级的国家年轻专家,使之成为日后福光中兴的研发核心。   作为光学镜头的门外汉,何文波两年全部住在厂里,白天上班,晚上跟员工喝茶聊天,“靠这样的闲聊搞清楚了这个行业”。多年商海浮沉,让何文波相信自己的市场直觉,进厂第2天,他就果断地砍掉早已是竞争“红海”的望远镜生产线。   擅长打市场的何文波充分发挥优势,3年来参加了不下30场的国际安防行业展览会。 “当时厂里民用军用产品的销售人员就1人,现在已经建立了一支50人的销售队伍。”   技术创新救活老厂   福光的今天,得益于何文波请教老专家后做出的方向性决策——走有科技含量的高端之路,在技术上不断自主创新。   “当时走了一批老员工,在外另起炉灶,拿走了原本属于8461厂的成果。而且2006年市场上最畅销的一款镜头,凡是有销售的厂家全部都有图纸。”这让福光没有任何技术秘密而言,只能重新设计替代新产品。被逼的技术创新成为这个濒危国企的关键重启按钮,靠着留下来的五六个技术骨干,福光马上研制出了新产品,随后陆续开发了系列产品,同步对焦镜头就是其中的最新成果。   何文波对研发非常重视,也舍得投入。肖维军说:“产品研发有风险,曾经有个项目,如果失败就是1辆宝马车的损失,何总还是敢投入。”2006年福光研发了20多项新产品,到2007年,这个数字已上升为42项,去年更是投入六七百万元研发了47项新产品。“今年的目标是40个,要求在更高精尖的领域上进行突破。”何文波下了指标。   而在“神六”、“神七”之后,福光经受过航天科技考验的技术能力成了企业的立身之本;去年11月,福光对日本出口了

文档评论(0)

lisuf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