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普查中第一批33处文物点简介.docVIP

【2017年整理】普查中第一批33处文物点简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普查中第一批33处文物点简介

一、古建筑 1、八甲民居 位于沙城镇八甲村五车路,坐北朝南,建筑面积约1900平米,前后两进。第一进为建于清中期的单层七开间抬梁穿斗混合梁架的传统砖木建筑,梁架用材考究,雕刻精致;第二进为民国时期杨乡衡建中西合壁两层歇山顶砖木建筑,巴洛克风格灰雕精美。杨乡衡(1888—1951)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与蒋介石、李宗仁同学,历任孙传芳部排长、连长,孙中山国民革命军营长、团长等职,参加过讨袁运动、抗日战争。与其父杨寿康在自家祠堂里创办了八甲小学。 该民居是龙湾区保存较好的中西合璧建筑,反映了我区近代建筑受西风东渐影响的特征,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价值。 2、王鸿年故居门台 位于天河镇西前村环川南路65弄,坐北朝南。始建于清晚期,现建筑已毁,仅保留门台和花墙。门台占地约20平方米,为牌科式砖砌仿木结构。门楼两侧花墙外八字造型,青砖漫砌,顶部做镂空,施回纹,点缀花卉浮雕。王鸿年(1870-1945),字世屿,号鲁豫,龙湾区天河镇西前村人,平时好读书,富于记揽,也工诗词,是著名爱国外交家,在对日外交国际事务中贡献颇多,生平著有《国际中立法则提要》、《战时国际法规总纲》和《南华诗存》等。 该门台雕刻精美,保存较好,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和情感价值。 3、张振夔故居 位于永兴街道祠南村下垟街381号,坐西朝东。该建筑建于清雍正至乾隆年间,占地约380平方米。原建筑有前厅、天井、东西厢房、正屋、后院及围墙围合而成,现只剩北厢房三间。张振夔(1798-1866),字庆安,号馨庵,龙湾区永兴街道祠南村人,十七岁考上秀才,二十一岁中举,道光六年经朝考大挑一等。他是清中晚期温州著名学者,任镇海县学教谕等职后,反对学生醉心八股,提倡六艺教育,著有《介轩集》存世。2008年,他被评为“龙湾历史文化名人”。 张振夔旧居是龙湾人民缅怀先人的场所之一,具有一定的情感价值。 4、抗倭忠烈塔 位于永中街道黄石村岙底山下,俗称“古董塔”, 塔内存放抗倭斗争而牺牲的烈士骸骨。忠烈塔建于明嘉靖年间,占地约1.22平方米,造型简朴,由塔基和塔身两部分组成。塔基为底径4米、高2米的圆锥体;塔身共三层,高2.23米,六面体,砖结构。 抗倭忠烈塔是温州沿海地区抗倭斗争的实物见证和爱国教育的场所,具有一定历史和情感价值。 5、邵氏宗祠 位于状元镇山西岙村邵宅路8号,坐北朝南,始建年代不详,由前厅、月台、甬道、东西厢廊、正厅和围墙组成的合院式单层建筑,占地约251平方米。 邵氏宗祠保存较为完整,是研究地方移民和村庄发展史的实物依据,又是邵氏族人的情感纽带,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和情感价值。 6、周氏宗祠 位于海滨街道沙北村周宅49号,坐西朝东,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占地约560平方米。原为门厅、左右两厢、正厅组成合院式建筑,现仅存正厅,旗杆石等,其余或改建或损毁。 沙北周氏宗祠是周氏供奉祖先,举行祭祖仪式,团结教育族人,进行冠礼、婚礼、奖励读书,增强宗族凝聚力和内助力,处理宗族重大事务的场所;该宗祠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民俗研究和历史价值,对研究地方移民、村庄的形成、建筑的发展提供实物依据。 7、吴渎桥 位于永中街道棋盘村,东西走向,横跨永强塘河。桥东临吴渎桥路,西连小巷。为花岗岩筑的三孔柱式梁桥,通长14.7米,阔2.58米,矢高2.6米,占地约38平方米。桥始建年代不详,1623年秋英桥王鲁源重建。棋盘村原为渔村,当地称该桥为“渔渎桥”,后因“渔”与“吴”谐音,改为今名;民国重修该桥时,依据南侧桥面板阴刻的“吴渎桥”三字凿深旧石板字迹。 该桥造型古朴,坚固实用,为龙湾区现存建造年代较早的桥梁之一,是研究当地水纹、桥梁建筑和交通发展等的重要实物依据,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科学价值。 8、凝秀桥 位于永中街道庙上村李浦河与永昌堡上渠的交汇处,跨永昌堡上渠,东西走向,北距永昌堡200余米。该桥始建年代不详,清咸丰七年(1857)重建。为花岗岩筑三孔梁柱式桥,通长15.5米,宽2.5米,矢高1.9米,占地约39平方米,桥上南侧置花岗岩栏杆。中孔桥板南、北两侧分别楷书阴刻桥名和重修时间。 此桥是庙上村与永昌堡间的交通要道,永昌堡南门外的交通要津。庙上村自明代以来,出了二位进士和6位举人,凝秀桥是村民对该村科举兴盛,人才辈出,引以自豪的历史见证,故桥以“凝秀”取名,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情感价值。 9、镇东桥 位于瑶溪镇雄心村东面,跨瑶溪河支流,南北走向。该桥始建成于宝礻右甲寅(1254年)八月二十五日,清乾隆戊子年(1768)春重修。为花岗岩筑的三孔梁柱式桥,全长14.6米,宽1.6米,矢高2.9米。桥堍用块石垒砌,桥柱非联锁式结构,用三根石柱,上横条石,每跨用三条桥板。 该桥造型古朴、结构科学、保存较好,东西两侧的名款、修建时间题记字迹清晰,是研究温州桥梁史和水纹地貌变迁的实物材料,具有

文档评论(0)

yc09nok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