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叶绿素在食品加工中的变化之二 2、热变化 短时——绿色加强 长时间——pH降低引起脱镁反应 色泽:绿-橄榄绿-褐色 叶绿素在食品加工中的变化之三 3、酸作用 内源酸:细胞内有机酸、加热产生的有机酸 外源酸:发酵产生的有机酸 2 酶促褐变的物质条件 酚类物质:植物体内的酚类物质种类多,分布广,含量丰富。该物质主要是由碳水化合物代谢衍生出来的产物。 与褐变有关的酶类:与酶促褐变密切相关的酶类主要是多酚氧化酶(PPO)它是一种含铜离子的膜蛋白酶,大多存在于细胞中,有的也存在于细胞膜和细胞壁上。PPO所能引起的反应常会使果肉褐变,产生异味,并造成营养成分损失等。 氧的存在:在正常发育的植物组织中,酚类物质、氧气、PPO 同时存在并不发生褐变,这可能与细胞内酚类物质和PPO 的区域性有关 ,也可能因为在正常的组织细胞内由于酚类物质分布在细胞的液胞内,而PPO 则分布在各种质体或细胞质内,这种区域性分布使酚类物质与PPO 不能接触。 而当细胞膜的结构发生变化和破坏时,则为酶创造了与酚类物质 接触的条件,在氧存在的情况下使酚类物质氧化成醌,进行一系列的脱水,聚合反应,最后形成黑褐色物质,从而引起褐变 。 由此可知: 食品发生酶促褐变,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有多酚类物质、多酚氧化酶和O2。有些瓜果如柠檬、桔子及西瓜等由于不含多酚氧化酶,故不会发生酶促褐变。 怎样才能防止食物发生酶促褐变呢? 在实际工作中,可采用热处理法、酸处理法和与空气隔绝等方法防止食物的褐变。 热处理法 适当加热可使酚酶及其它所有的酶类失去活性,故果汁生产中常采用原料的烫漂和高温短时间迅速灭酶。 来源不同的多酚氧化酶对热的敏感性不同,然而70—90℃加热约7s,可使大部分多酚氧化酶失活。而使多酚氧化酶完全失活,需要在80℃时10~20min或沸水中2min。 但水果和蔬菜经加热后,会影响原有风味,所以必须严格控制加热灭菌的温度和时间,尽可能达到灭酶目的而不影响产品风味。采用微波加热法,能达到较好效果。 调节pH值 酚酶引起氧化最适宜的pH为6~7,因此降低pH值可抑制酶的催化作用。 pH值在3以下,酚酶几乎完全丧失。苹果和杏的pH值如调到2.5时,酚酶活性完全消失。 用降低pH值的方法来防止果蔬饮料发生褐变最常用的方法。一般多采用柠檬酸,苹果酸,抗坏血酸及其它有机酸的混合溶液。实践证明:0.5﹪的柠檬酸与0.3﹪的抗坏血酸复合效果较好。 驱氧法 组织中含较多氧的果蔬,可浸入水中或糖浆中,然后进行真空脱气处理,使水或糖浆渗入水果组织占据原来氧所占的空间。由于与氧隔离,褐变就能被抑制。所以果蔬饮料一般进行真空脱气处理。 脂肪氧合酶 功能: 有益:小麦粉和大豆粉的漂白;面团中增加二硫键的形成 有害:破坏叶绿素和胡萝卜素;产生氧化性的不良风味;食品中营养成分被破坏,如蛋白质、维生素、脂肪酸等。 果胶酶 作用于果胶物质的果胶酶主要有3类:果胶甲酯酶、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酸裂解酶 果汁加工中提高出汁率,果汁澄清 过氧化酶 影响食品风味 耐热:果蔬加工中作为热处理条件的指标 酶活力再生 第八章、风味物质 一、甜味 (1)糖及其衍生物糖醇 ? ? 食品工业中经常使用的还有淀粉糖浆和异构糖浆。淀粉糖浆是淀粉经不完全糖化而得的产品,糖分组成为葡萄糖、麦芽糖、低聚糖、糊精等。异构糖浆是以葡萄糖果为原料,在异构酶作用下,使一部分葡萄糖异构化成果糖而得,其甜度相当于蔗糖。 ? 已投入实际使用的糖醇类甜味剂有木糖醇、山梨醇、麦芽糖醇等。它们的代谢与胰岛素无关,因而适合糖尿病人食用,它们也不能被酵母菌和细菌发酵,因此是防龋的甜味剂。? (2)非糖天然甜味剂 ? 从甘草中提取的甘草苷,甜度100-500倍于蔗糖,是由甘草酸与2个葡萄糖醛酸组成的,我国民间惯用于酱及腌渍食品。 ? 从甜叶菊植物中提取的甜叶菊苷,甜度约300倍于蔗糖,适于在糖尿病人用的低能量食品中作甜味剂。 (3)天然物的衍生物甜味剂 ?由一些本来不甜的非糖天然物经过改性加工,成为高甜度的安全甜味剂。但它们的热稳定性较差。 ?天门冬氨酰苯丙氨酰甲酯,商品名Aspartame,其组成单体都是食物中的天然成分,甜度150倍于蔗糖。 ?利用由柑桔的下脚科中提取的橙皮苷,采用酶反应与化学反应相结合的工艺,可制取二氢查耳酮(DHC),它100-2000倍于蔗糖的甜味。 (4)合成甜味剂 ? 现仍在使用的只有糖精,它甜度500-700倍于蔗糖,后味微苦,据研究,哺乳动物长期饲以含糖精1%的食物是无害的。一般认为,糖精本身并不致癌,但是生产糖精时的中间产物的结构与致癌物相似。我国允许使用的糖精的最大用量不得超过O.15g/kg,而婴儿食品中不允许使用。 二、酸味 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