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白桦树凝析气田西高点作了数值模拟计算。地层凝析气组成为:C1-81.2%,C2-7.32%,C3-3.13%,C4-1.12%,C5-6.14%,C5+有三个拟组分:φ1-18%(分子量M1=107),φ2-79%(M2=162),φ3-3%(M3=237)。原始地层压力-51MPa,地层温度-113oC,初始凝析油含量420g/m3;最大凝析压力(Pmax)为7.7MPa,衰竭到2MPa时PVT分析的凝析油采收率仅32%。 模型为一维线形模型,结果得出: (1)注入2PV(孔隙体积)C1后,在22MPa注入压力下,C2-C4组分能100%采出,C5+能采出32%(其中φ1-72%,φ2-19%,φ3-9%)。 (2)对于注入压力为3和6MPa(处于正常蒸发阶段线),为了完全驱出C2-C4组分,要求注入的C1量比22MPa时少。 实验和计算结果见图1。 5.1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 以俄罗斯西科勃列斯克凝析气田15号井为例,进行实验和单井数值模拟研究。图16中列出了处理后近井带液相饱和度分布。 可将2-3m近井带的凝析油推到离井5-9m以外,凝析油饱和度降到16-18%,渗流阻力系数A由0.37降到0.2。开井再生产又重新聚积凝析油,气井再以较大压差生产,形成两个反凝析液饱和度。在3-4个月内,A值还未超过处理前值。 影响因素分析: (1)N2比C1稍差,CO2更差,但在更高压力下,CO2比C1更具蒸发性。 (2)处理在最大凝析压力以下更为有效。 (3)与地层凝析气、注入气组成有关,直接影响最大凝析压力。 (4)有剩余油存在时,增产效果会变差。 (5)近井带的非均质性影响 平面非均质性对处理效果影响不太大,纵向剖面上的层状非均质性的影响大,高渗透层的处理范围要比低渗层大,可达1.5-2倍,凝析油积聚在高渗层中也要多些。 1)西科勃列斯克系带油环的凝析气田,1983年投入衰竭式开发,致密砂岩,埋深4200-4300m,渗透率在5-100mD变化,孔隙度6-17%,原始地层压力35MPa,现行气藏压力为10-15MPa,试井发现气井近井带有凝析油积聚,气井产量分别减小了9-49倍,初产量30-60×104m3/d,27口井中能自喷生产的只有6口井了,产量只有2-10×104m3/d,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注烃单井吞吐强化采气。17号井1993年试验。 属低产井、事故井,注了稳定凝析油210m3,26.4×104m3/d干气顶替,未获成效。1995年研究,用干气处理可能有效,1996.2.5-2.15注干气61.8×104m3,每天约注6.7-9×104m3/d,关井一周,96.2.24以4.5-5.5×104m3/d生产,后逐渐缩小。渗流阻力系数A值从0.68降到0.34 。 若再与压裂酸化等增产措施结合干气处理效果会更好。 甲醇为极性物质,能与水混合,可作为驱替凝析油和水的双效溶剂,加速地层水的蒸发,克服“水锁”效应。 在Hatter‘s Pond Unit 3-6# 1井作了试验。1997.6在Norphlet层完井。产气7.56×104m3/d,凝析油55.3m3/d,产量逐渐降到0.7×104m3/d和13.8m3/d凝析油。2000.12直接注入甲醇159m3,以0.795-1.272m3/min速度从油管注入。产量增加一倍,表皮系数由0.68变为-1.9。 可借鉴油井吞吐经验。 新地区或老区首次实施应做实验分析,随后作注气设计。影响吞吐过程有气藏变量和操作变量两类: (1)气藏变量是自然因素,包括: (2)操作变量是可控制变量,重要的操作变量是: 拓展新思路提高凝析气藏采收率和气井产量 (2)水锥型出水井特征 ①无大、中型裂缝存在,渗透率相对较差 ②地层出水量显示时间较长 ③开、关井后再开井,有一段长短不一的无水采气期 ④不是暴性水淹 分两步走: ①先控制压差,确定合理产量,延长出水量显示阶段和带水生产阶段 ②水量增大时,适当采用人工排水 拓展新思路提高凝析气藏采收率和气井产量 (3)异层型出水井特征 ①同时打开了不同层段的气、水层 ②底水气藏井水沿高渗透段纵窜横侵 ③产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