痿证、不寐郁证解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痿证、不寐郁证解析

1.针灸治疗失眠有较好的疗效,但在治疗前应作各种检查以明确病因。如由发热、咳喘、疼痛等其他疾病引起者,应同时治疗原发病。    2.因一时情绪紧张或因环境吵闹、卧榻不适等而引起失眠者,不属病理范围,只要解除有关因素即可恢复正常。老年人因睡眠时间逐渐缩短而容易醒觉,如无明显症状,则属生理现象。 3.针灸治疗不寐应多种疗法配合应用,以提高疗效。治疗时间以午后或睡前为宜。 郁 证 郁证(Depression)是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满,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在古代文献中记载的“梅核气”、“脏燥”、“百合病”等均属于本证的范畴。 概 念 郁: 广义郁证: 狭义郁证: 本意为滞而不通,涩而不畅,塞而不流,不得发越。 包括外邪、情志等因素所致的郁在内。 单指情志不舒为病因的郁。 抑郁症 癔症 焦虑症 围绝经期综合征 …… 《内经》虽无郁证病名,但有关于五气之郁的论述。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郁之甚者,治之奈何”,“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 《灵枢·本神》:“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记载了属于郁证的脏躁及梅核气两种病证,并观察女性多发。 明代《医学正传》首先采用郁证这一病证名称。 愤懑郁怒 忧愁思虑 情志过极 它病误治 肝气郁结 脾失健运 耗伤气阴 心失所养 肝失疏泄 脾失健运 心失所养 气机郁滞 气机不利 素体气弱,脏气易郁 偶逢七情变化 郁病 郁证的病因总属情志所伤,发病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涉及心、脾、肾。 基本病机是气机郁滞,脏腑阴阳气血失调。 病因病机 持续出现悲伤、焦虑或是忧郁的情绪; 失眠; 对事情失去爱好与快乐的感受; 常有罪恶感与自卑感; 失去活力; 记忆力消退、注重力不集中; 食欲改变(吃不下或是暴食); 动作状态改变(迟缓或是急促焦躁); 有自杀的意念或是行为; …… 其造成的症状,不只表现在心理层面,如心情沮丧、没有精神、凡事没有爱好、悲观、自责、甚至有自杀的意念或冲动;也同样影响到生理层面,如严重失眠、食欲丧失、体重急遽下降、疲惫、疼痛、便秘、丧失性生活之能力或情趣等等。各系统检查和理化检查正常,可以除外器质性疾病。 辨证 主症: 精神抑郁,情绪不宁或易哭易闹。 辨证(实、虚) 实 ⑴肝气郁结 胸胁胀满,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舌苔薄腻,脉弦; ⑵气郁化火 性情急躁易怒,口苦而干,或头痛、目赤、耳鸣,或嘈杂吐酸,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⑶痰气郁结(梅核气) 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腻,脉弦滑; 辨证 虚: ⑷心神失养(脏躁) 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或时时欠伸,或手舞足蹈等,舌淡,脉弦;多见于产后。 ⑸心脾两虚 多思善疑,头晕神疲,心悸胆怯,失眠健忘,纳差,面色不华,舌淡,脉细。 ⑹肝肾亏虚 眩晕耳鸣,目干畏光,心悸不安,五心烦热,盗汗,口咽干燥,舌干少津,脉细数。 治疗 基本治疗 治则:调神疏肝、理气解郁。以督脉及手足厥阴、手少阴经穴为主。 主穴:百会 印堂 神门 太冲 内关 膻中 方义:督脉入络脑,故取百会、印堂调理脑神;心藏神,取心之原穴神门以养心安神;郁证发病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故取肝之原穴太冲,疏肝理气解郁;内关为心包经络穴,与气会膻中配合,可疏理气机,宽胸解郁。 操作:背俞穴注意针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其余穴常规针刺。 配穴:肝气郁结配期门; 气郁化火配行间、侠溪; 痰气郁结配丰隆; 心神失养配通里、心俞; 心脾两虚配心俞、脾俞; 肝肾亏虚配肝俞、肾俞。 咽部异物哽塞感明显者配天突、照海。 治疗 其他疗法 (1)耳针法 心、枕、皮质下、肝、内分泌、神门、每次选3-5穴,毫针刺,或加电针,留针20分钟。恢复期可用埋针法或压丸法。 (2)穴位注射法 风池、心俞、脾俞、足三里。丹参注射液,或维生素B1,或维生素B12注射液,每次每穴注入0.3-0.5ml,每日或隔日1次。 1.针灸对郁证的疗效较好。本病是一种心因性疾病,应注重精神治疗工作,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对待疾病,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治疗时结合语言暗示、诱导,可提高疗效。    2.进行各系统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疾病。 作业题 请结合所学知识,并查阅相关文献,写一篇关于针灸治疗某一疾病的临床研究综述。

文档评论(0)

44777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