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腧穴概念及定位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腧穴的基本概念
???
????腧穴是人体上与脏腑器官和有关部位相联系的特殊区域。它从属于经络,具有输注气血、反映病痛和感受信息的特性。
???
????腧穴又称孔穴、穴道、穴位。《内经》中又将它称作“节”、“会”、“空”(孔)、“气穴”等。“腧”原写作“输”,有“内外相输应”的意思,说明它通过经络而与脏腑和其他部位相输通;“穴”是空隙凹陷的意思,说明它多位于肌肉纹理和骨节空隙凹陷处。《千金要方》说:“肌肉纹理、节解缝会--宛陷之中,及以手按之,病者快然。”指按压腧穴处常较为敏感或呈现舒适感。从形态结构的观察证明,穴位部的皮肤、皮下、肌层等组织内包含有各种感受器、游离神经末梢、神经束和神经丛等,形成特为敏感的区域。
???
????腧穴的基本特性
???
????从经络理论来分析,腧穴从属于经络,它是通过经络系统与体内的脏腑和有关部位相联系。形式上,腧穴与经络是“点”与“线”的关系。这些“点”有的直接与经脉相通,有的与其“支而横者”的络脉相通,位置有深有浅,区域有大有小。如位于四肢末端的穴位较小较浅,位于大关节附近的穴位则较大较深。《内经》称腧穴为“脉气所发”和“神气之所游行出入”处,即指腧穴为经络气血集散之处,这是腧穴输注气血的特点。
???
????腧穴与脏腑密切相关,在疾病情况下,腧穴有反映病痛的功能。《素问?气穴论》说“孙脉”(细小的络脉),能“以溢奇邪,以通营卫”。腧穴即当孙络和卫气散布的所在。
???
????腧穴部感觉、色泽和形态的异常,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脏腑经络的病变。其主要表现在压痛、酸楚、硬结、隆起、郁血、松陷等。明代张介宾于《内经》:“留瘦不移,节而刺之”的注解中说:“凡病邪留不移者,必于四肢八溪之间(指四肢关节)有所结聚,故当于节之会处索而刺之。”结聚,当是指皮下硬结等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限定在四肢,更多见于躯干部穴位。它既可反映局部软组织的疾患,还可反映脏腑病症。如肺脏病症常可在中府、肺俞、膏肓俞等穴出现压痛;冠心病病人可在神堂出现压痛;胃下垂病人常在足三里处出现条索状物,中脘处出现结节,胃俞处出现凹陷等。要据穴位能反映脏腑病症这一特点,近代还发现了一些新的穴位,如在小腿外侧部的足三里和上巨虚之间找到反应阑尾病变的阑尾穴。近人还应用了穴位温度测定、电学测定、光学测定等法,以进一步探索研究腧穴和脏腑及其疾病的关系。
???
????明?汪机《针灸问对》说:“经络不可不知,孔穴不可不识。不知经络无以知气血往来;不知孔穴无以知邪气所在。知而用,用而的,病乃可安。”指出了经络与穴位的关系及其重要性。针灸等法都是通过作用于腧穴而实现的,它基于经络腧穴所具有的传导感应和调整虚实的功能。针刺穴位时所出现的“得气”和“行气”现象就是经络传导感应功能的具体表现。《素问?五藏生成》解释穴位的特点时说:“此皆卫气之所留止,邪气之所客也,针石缘而去之。”针灸等法就是通过穴位来调气,以补虚泻实,扶正祛邪。针刺穴位首先接触到卫气,其次到营气,再次到谷气,到达谷气即出现应有的感应。“刺之要,气至而有效”,主要是指谷气。《千金翼方》说:“凡孔穴者,是经络所行往来处,引气远入抽病也。”说明穴位是通过经络而与人体各部发生联系,能“引气远入”而治疗有关病症。近代大量的观察和研究证明,针刺穴位所起的调整作用是多方面的,除对神经系统功能有明显影响外,还对内分泌、呼吸、血液循环(包括微循环)、消化、排泄、防御等系统的功能以及体温与物质代谢等方面的调节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
????腧穴的发展
???
????人体上的腧穴是人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陆续发现的。在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记有一些灸治用的穴位。《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了扁鹊用“三阳五会”穴治疗尸蹶;还叙述了仓公(淳于意)“论俞所居及气当上下出入”。讨论穴位的位置及“气”的传导等情况。通过长期的实践,随着经验的积累,逐步掌握了腧穴作用特性的规律,并予以整理,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对腧穴进行了分类和归径。
???
????一、数量的增加
???
????腧穴的发现是由少到多,逐步积累起来的。《内经》中虽有《灵枢?本输》、《灵枢?背腧》、《素问?气穴论》、《素问?气府论》等论述腧穴的专篇,《气穴论》还提到“气穴三百六十五,以应一岁。”但实际上,《内经》各篇所载的穴名恰为160。《针灸甲乙经》所转载《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一书中的内容,其穴名为349。后世《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针灸资生经》、《十四经发挥》、《类经图翼》、《医宗金鉴》等书又略增补,至《针灸逢源》十四经穴名为361。其间所增加的经穴并不算多,可见历代对此都持慎重态度。
???
????二、主治的扩展
???
????历代文献对各腧穴主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