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公司法案例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外公司法案例解析.

美国经典案例解析 ★公司的法人性 【英】萨洛蒙诉萨洛蒙有限公司(Salmon V.Salmon and Co.Lrd.1897)/公司的法人性 ★公司的人格否认 【美】沃尔克沃斯基诉卡尔顿/人格否认 【美】祖斯特诉奥利桑案(Zaist v.Olson/1967)/人格否认 【美】卡特布朗彻(新加坡)有限责任公司诉大来信用证国际有限责任公司/人格否认 【中】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农工商联合总公司、北京仁安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新兴房地产开发华东公司联建合同纠纷案/人格否认 【中】出资瑕疵型的人格否认案 【中】人格混同型的人格否认案 【中】一人公司型的人格否认案 【中】未尽清算义务型的人格否认案 【中】滥用公司形式型的人格否认 ★中小股东利益保护 【美】道奇诉福特汽车公司/保护小股东利益 【美】安然公司事件 ★公司高管的薪酬 【美】金伞条款:国际保险公司诉约翰斯案(International lns.Co.v.,Johns,874F.2d1447,1lth Cir.1989) 【美】董事报酬案:亚当姆斯诉斯密斯案(Adamsv.Smith,153,So.221,Ala.1963) 【美】董事报酬案:罗杰斯诉希尔案(Rogersv.Hill,289U.S.582,1933) ★公司治理 【英】阿西伯利铁路公司诉瑞切案/董事越权规则 【美】弗兰西斯诉联合杰西银行案/董事注意义务 【美】贝茨诉德莱塞尔案/董事勤勉义务 【美】堪培尔诉洛伊公司案/董事会权利之争 拉宾奥维茨诉凯塞尔·福拉兹尔公司案/可转换债券信托契约中的“不诉讼”条款与托管人义务 【中】郑百文:利润的谎言 【中】陆家豪诉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不服行政处罚决定书案【】 CBC 佛来格兼任两家公司董事长 CBI 大来信用 CBS 几家公司之间的亲属关系如下:CBS与CBI签有特许权协议。CBI的母公司是CBC。而大来信用和CBC则同是花旗银行集团下的子公司。 CBS与CBI发生合同纠纷,仲裁后CBS胜诉,但无法执行,因为CBI资产不够。CBS要大来信用代CBI付钱,理由是CBl名存实亡(其表现形式之一是,佛来格以大来信用董事长的名义管理CBl),是大来信用的木偶。 (二)对号入座 法官将事实与上文十项要素对号入座。除第1和2项,大来信用与CBI都犯了忌。所以法院毅然揭开公司面纱。 四、形式决定一切 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在两家公司兼职并不是最致命的因素。兼职很普遍。而且格拉佛本人也说,他分得清楚,虽然在大来信用与CBI兼职,但仍然能够“各为其主”。 法官还提到“诚实信用”(goodfaith)的原则不适用于本案。诚实信用是公司法中的规则。按此规则,即便形式上无问题,但如果当事人没有做到诚实信用,就得败诉。大来信用案的情况则正好相反,即便佛来格真心实意地要当好CBI的总裁,无意损害其利益,但不符合形式要求就必须败诉。公司法与“好心”(即“诚实信用”)无缘。 五、蛛丝马迹 满足形式的要求并不难。而且大来信用是全球性的信用卡公司(在中国也设了点),有的是钱请律师,而且公司内部就有律师,何以连表面文章都做不好。对此有两个答案。从根本上说是贪财,大来信用如果在CBI再设一处全套班子势必增大开支。从法律上说,大来信用的律师并未失手,大来信用一审胜诉,而联邦地区法院的法官也是高手,并不是贪赃枉法的贪官污吏。 可见,这又是一个两可的案子,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上诉法院的判决意见看似天衣无缝,但在事实部分仍有蛛丝马迹,论述的锁链有环节扣的不紧。 CBI的母公司是CBC。但法官硬说大来信用与CBI是母、子公司关系,但从公司的形式上看(股权关系),并非如此,至多是平行关系,从辈分上说是平辈。即便大来信用越俎代庖,那也是两家兄弟公司之间的串联。如果说大来信用和CBI是母一子公司关系,则前提是大来信用不仅是对CBI越俎代庖,而且是以CBC的化身越俎代庖。但法官在判决意见中认定,大来公司与CBI有母、子公司关系,而不是平行公司的关系,但并未说明原因何在。附带说一句,即便是“兄弟公司关系”,在特定条件下,仍然可以揭开公司面纱。纽约州的沃尔克沃斯基诉卡尔顿案中的被告就是平行关系的公司。但卡尔顿案涉及的是侵权案。如果法官要引用此判例,需要拐弯抹角,发展此判例的规则,势必越扯越远。而言多必失的道理法官和律师再清楚不过。再则,美国法官也是凡人,情绪好的时候,可能多说点:如果情绪差、任务紧,就少说点。 法官揭开公司面纱的理由之一是,CBI资本金不足,仅有1万美元,靠“大来信用及其前身CBC为CBI

文档评论(0)

fg09h0a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