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作业本法.pptVIP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章作业本法

第五章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简称ABC (Activity Based Costing)法,即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理论认为,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作业组成的,企业每进行一项作业都要耗用一定的资源;而企业生产的产品(包括提供的服务)需要通过一系列的作业来完成。因而,产品的成本实际上就是企业全部作业所消耗资源的总和。 作业 作业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各项具体活动。如签订材料采购合同、将材料运达仓库、对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办理入库手续、登记材料明细账等;每一项具体活动就是一项作业 (1)一项作业对于任何加工或服务对象,都必须是重复执行特定的或标准化的过程和办法。 (2)执行任何一项作业都需要耗费一定的资源。 (3)一项作业可能是一项非常具体的活动,如车工作业;也可能泛指一类活动,如机加工车间的车、铣、刨、磨等所有作业可以统称为机加工作业;甚至可以将机加工作业、产品组装作业等统称为生产作业(相对于产品研发、设计、销售等作业而言)。 成本动因 成本动因也称成本驱动因素,是指引起相关成本对象的总成本发生变动的因素。 在作业成本计算中,成本动因可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 (1)资源动因是引起作业成本变动的因素。资源动因被用来计量各项作业对资源的耗用,运用资源动因可以将资源成本分配给各有关作业。 (2)作业动因是引起产品成本变动的因素。作业动因计量各种产品对作业耗用的情况,并被用来作为作业成本的分配基础。 作业成本法的主要特点 作业成本法的主要特点,是相对于以产量为基础的传统成本计算方法而言的。 成本计算分为两个阶段 (1)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根据这一指导思想,作业成本法把成本计算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将作业执行中耗费的资源追溯到作业,计算作业的成本并根据作业动因计算作业成本分配率; 第二阶段,根据第一阶段计算的作业成本分配率和产品所耗费作业的数量,将作业成本追溯到各有关产品 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计算过程可以概括为:“资源→作业→产品” (2)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除了把直接成本追溯到产品之外,还要把不同性质的各种间接费用按部门归集在一起; 第二步是以产量为基础,将制造费用分摊到各种产品。 传统方法下的成本计算过程,可概括为:“资源→产品”。 成本分配强调可追溯性 作业成本法认为,将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有三种不同的形式:直接追溯、动因追溯和分摊。 作业成本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强调以直接追溯或动因追溯的方式计入产品成本,而尽量避免分摊方式。即作业成本法的成本分配主要使用直接追溯和动因追溯。 (1)直接追溯,是指将成本直接确认分配到某一成本对象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可以实地观察的。 (2)动因追溯,是指根据成本动因将成本分配到各成本对象的过程。生产活动中耗费的各项资源,其成本不是都能直接成本对象的。对不能直接追溯的成本,作业成本法则强调使用动因(包括资源动因或作业动因)追溯方式,将成本分配到有关成本对象(作业或产品)。采用动因追溯方式分配成本,首先必须找到引起成本变动的真正原因,即成本与成本动因之间的因果关系。 作业成本法的独到之处,在于它把资源的消耗首先追溯到作业,然后使用不同层面和数量众多的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追溯到产品。 不同层面的作业动因包括: (1)单位水准动因(即以单位产品或其他单位产出物为计量单位的作业动因) (2)批次水准动因(即以“批”或“次”为计量单位的作业动因) (3)产品水准动因(即以产品的品种数为计量单位的作业动因)等。 作业成本法的程序 作业成本和作业成本分配率的计算 1.作业的认定和分类 2.建立作业“同质组”和“同质成本库” 是在作业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合并同类项”的工作,建立作业“同质组”和“同质成本库”,以减少计算作业成本和分配率的工作。这一步骤至关重要,是实施作业成本法中的重要工作。 (1)建立作业“同质组”和“同质成本库”的基本方法 纳入同一个同质组的作业,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必须属于同一类作业(即同质组内的作业必须是同一水准的作业) 第二个条件是对于不同产品来说,有着大致相同的消耗比率。 (2)检查作业动因与作业成本的相关程度 为了判断所选择的作业动因对作业成本分配准确性的影响程度,我们可以利用反映作业产出与作业总成本的一组历史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一个反映作业总成本与作业产出之间线性关系的方程,并计算“可决系数(拟合优度)”或“相关系数”来进行测试。 可决系数是以自变量(这里是指作业产出)表示的因变量(作业总成本)的百分比,它是一个0~1之间的正数。可决系数越高,说明作业成本随作业动因变动的程度越高。可决系数为1,作业成本随作业动因成正比例变动

文档评论(0)

803322f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