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络分析视角下的微博围观模型..docxVIP

社会网络分析视角下的微博围观模型..docx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会网络分析视角下的微博围观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视角下的微博围观模型摘?要: 本研究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下看微博,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理论,将微博中人与人的关系量化,使用专业软件Ucinet进行数据分析和图表制作,得出一个直观模型——微博“围观模型”,该模型体现了微博整体网的基本特点:名人间交流频繁,形成小圈子;普通人置于圈外“围观”,与名人交流的愿望实质上无法实现;普通人与普通人之间的有效交流也很有限。这一整体网特征还可以被推广到微博中基于相同兴趣而形成的“小团体”中的社会关系。 沿着传播中“技术-传播-社会”范式,微博这一新兴互联网应用形成新的传播方式,新的传播方式构建出虚拟网络。“围观模型”这一概念虽用来描述这一虚拟网络的特征,却也折射出现实社会中的社会网络关系特点,体现了人们交流的困境。 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微博?Ucinet?围观模型?“技术-传播-社会”范式?交流困境 微博客(Micro-blogging/Microblog)作为新兴的社会化媒体,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微博客,简称微博,是一种允许用户及时更新简短文本(通常少于200字)并可以公开发布的博客形式[1]。与传统博客和SNS网站不同,微博中的关注更为主动,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关注的人,而被关注者的动态就会被显示在该用户的页面上,“这种半广播半实时交互的微博客机制,使得用户组成多个交流分享的小圈子,群体传播在这里得到凸显。”[2]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与自己实际生活圈子中的朋友互相关注,分享信息,也可以关注名人的一言一行,也有可能得到名人的关注。 微博这一互联网应用的兴起改变了传播方式,随着用户量的增多和稳定,新的传播方式逐渐构建出虚拟社会网络。本研究将微博用户分为两类:名人与普通人,基于这个分类,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提出“围观模型”这一概念,发现微博社会网络有以下关系特征: 1.名人与名人之间互相关注、转发、评论,形成交流的小圈子; 2.普通人关注名人,转发、评论其微博,但很少能收到回复,虽有与名人交流的意愿,但无奈只能在圈子之外,处于“围观”状态; 3.普通人与普通人之间可能由于种种原因相互关注,但很难产生有效注意力,活跃交流只能保持在某几个特定用户之间,因此,普通人要想扩展关系圈难度较大。从新兴互联网应用到新媒体变革,再到虚拟社会网络的建构,微博的发展体现了传播的“技术-传播-社会”范式。“围观模型”不仅表现了虚拟社会网的特征,也折射出现实社会网络的状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困境。 一,文献综述: 国内外从社会网络分析视角对微博进行的研究还不太多。已有的研究结论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种:嵌套说,圈子说,单向说,特性说。这几种说法对于微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模式及模式背后的原因,观点各有不同;共同点是都认为微博已经形成了社会网络,应该从这个视角出发对其进行研究;但多数研究还停留于猜想和推理阶段,缺乏客观数据支持。 1.嵌套说 “嵌套说”认为在微博中,以每个用户为中心的人际关系网络在关注他人或被他人关注时,?会嵌套到另外一个用户的圈子里,以此扩展自己的社会网络。这个观点同时又认为:微博的沟通机制允许用户之间直接链接,这就意味着,?每一个用户在理论上都有可能与这一平台上的任何一个用户相识,当全世界所有的微博平台打破藩篱互通互联后,地球上的任何两个人之间都有可能直接对话,而不必通过其他节点作为中介。[3] “嵌套说”的前半部分揭示了微博中社会网形成的基本原因,但后半部分的推论只是一种理想情况,明显过于乐观。  2.圈子说 “圈子说”认为微博中的人们之间的联系不是随机的,而是因信息偏好的不同形成一个个虚拟“圈子”。微博用户极其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一个社会网络。[4] “圈子说”以每个用户为中心说明了微博中个人网的特征,但缺乏对微博整体网的说明。 3.单向说 “单向说”则认为拥有社会公共资源多的那群人更易被关注,但他们一般不会去反关注这些粉丝。[5] “单向说”提出了一种现象,但缺乏实际数据的支持,只是一种经验说。 4.特性说 “特性说”认为“中心节点”是微博社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对应,“意见领袖现象”应该是微博的基本特性,因为满足增长与优先情结,使得越连接越强大,越强大越被连接。[6] “特性说”提出了微博中的马太效应,但同样缺乏相关定量研究的证明,仍处于假说状态。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旨在分析微博用户间的关系,进而构建微博社会网络图谱,属于社会科学研究范畴。 典型的社会科学研究数据分为两种:属性数据(如行动者的观点、态度、性质等)、关系数据(如关于行动者间联系、接触、联络的数据等)。前者多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变量分析,后者多使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进行关系分析。本研究的数据属于后者,使用的主要工具为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三,取样说明: 国内已开展微博业务的网站有:新浪、腾讯、网易、搜狐、嘀咕

文档评论(0)

fg67f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