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身在“异国他乡”的中国留学生.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起底身在“异国他乡”的中国留学生 2015.11 原标题:女子揭露中国留学生现状:因被歧视遭遇恶作剧 ? 有留学生在国外“混”成“网红” 也有留学生得了抑郁症,南京妈妈赴美英“跟踪”中国留学生,揭秘真实的国外教育 ? 中国孩子到国外留学,究竟怎么样?作为一个南京妈妈,黎铭历时180天,走访了包括哈佛、耶鲁、斯坦福、牛津等24所世界知名大学,探寻中国孩子的求学现状。她把这些孩子的故事写成了一本书——《听说》。“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故事,有人在国外很成功,适应很好;也有人感到沮丧,甚至有人因留学得了抑郁症。我希望这些故事,让我们更了解国外教育,也能够给我们自己的教育有所启示。”黎铭这样告诉扬子晚报记者。 ? 南京妈妈黎铭在英美名校走访中国留学生。 揭秘留学生真实生存状况,有的学霸初到国外不适应遭学校处罚后重燃斗志 打游戏、喝酒、挂科、想家、哭泣,这是上海小伙子王田初到UVA(弗吉尼亚大学)的混乱生活。 王田说,自己到UVA后麻烦接踵而至。作业、医保表格甚至汽车违章罚款都没有按时交,连高中IB学分也没有按期转,一连串的滞后给王田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终于,申请学校时他所获得的“特权学者”身份被取消了,而这一下子燃起了曾经也是学霸的王田的斗志。 “这个孩子及时确定了自己的目标,注重时间管理,把挂科的科目都补了起来,现在很好。不过在我看来,谁的青春不迷茫。”说到这里,黎铭显得很宽容。 ? 有人因学习压力大得了抑郁症,回国找回自信后“再度征战” 帝国理工的工程,与牛津的文科、剑桥的理科在英国教育界堪称“三足鼎立”。无锡男孩王阳曾因被帝国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录取而一时被羡慕妒恨。 “我到帝国理工采访,王阳就成了帮手。而当王阳面对我的镜头说‘因为抑郁症,我休学了一年’的时候,当时我真的很震惊。”黎铭告诉扬子晚报记者。王阳告诉她,自己就想把这段经历说出来,让大家了解抑郁症,更了解留学的孩子。“王阳告诉我,自己当时不爱说话,把自己关在房子里,整夜失眠。而究其原因,王阳觉得一是留学到了新的环境,二是世界顶级大学的学业压力比较大。” 王阳坦言,自己去看了医生,但药物不能根治他的状况。“他在父母的支持下休学一年回国治疗。让人欣慰的是,他在家乡的修理厂做学徒修车,情况竟慢慢好转了。后来,王阳再次回到大学,并积极参加学校各种活动,成绩也保持在二等水平。” ? 有中国学生遭遇恶作剧勇敢维权让肇事者被开除 在BU(波士顿大学)大三的吴奕格是高考失利仓促准备出国的一个例子。他来到了鲜有亚裔的美国爱荷华大学。而在那里,吴奕格向黎铭坦言自己“遇到了种族歧视”。 “当地学生会因为好奇开始一些恶作剧,有时候会用马克笔把他宿舍的猫眼堵上或者套住门把手,还会出言不逊。吴奕格勇敢向学校汇报,维护了自己的权利,恶作剧的学生被开除。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利用学校保护好自己是吴奕格初来美国的最大体会。” 吴奕格非常努力。他成功转学BU以后,高昂的学费促使他去打工。就在别的孩子春假去旅行的时候,在房产中介打工的吴奕格却在带着客人看房子。吴奕格现在已经有能力支付自己的部分学费并且能邀请父母去美国旅游。“他挣到的不仅仅是学费。” ? 这些都是真的吗? 哈佛图书馆凌晨4点挤满人? 只有考试前才这样,平时没这么多人 凌晨4点的哈佛图书馆,究竟是怎样一番景象? 南京外国语学校优秀毕业生、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研究生许吉如在受访时这样告诉黎铭:“我大三的时候,交换哈佛大学一年。凌晨4点的哈佛图书馆的确灯火通明,人头攒动,不过那只是考前复习的阶段。” 而哈佛大学一年级李同学更是坦白告诉黎铭:“哈佛大学图书馆下午4点是比较空的,大家都在运动或者课外运动。很多学生是很晚才去图书馆学习,所以才会待到凌晨。不过凌晨4点的哈佛图书馆,味道真是不好闻。”在寻访中意外得到的这一答案,让哈佛学生苦读的神话在黎铭心中有了更为真实的“落地”。 有人能“混”进当地“兄弟会”? 经历严格考验后,中国学生确实能进去 毕业于上海大同中学的罗昉芊是以兄弟会“网红”的身份介绍给黎铭的。不过罗昉芊却告诉这位南京妈妈,自己刚来到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时候并不开心。 原来罗昉芊从小到大都是学校风云人物,所以刚到异国他乡总没有归属感,这一情况直到他进入一个创业兄弟会后才改变。 罗昉芊介绍说,这个团队有50多个UCLA的成员,经常在一起玩乐,探讨各种问题。不过想进会可不容易,罗昉芊需要通过各种任务考验。在经历了一个学期地狱般繁忙的日子以后,他如愿以偿入会。 罗昉芊告诉黎铭,这是一个职业兄弟会,最初让大家聚起来的就是对创业的热情。“这个孩子确实‘混得好’,就连隔壁学校的学生都经常会关注他晒出来的各种活动。不过我想说的是,不要只看到这些留学生PO出来的吃喝玩乐,没有看到他背后的努力。” “做饭社交”颇受欢迎? 做做饭、聊聊天,比

文档评论(0)

daixuefe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