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设计全解.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框架结构设计全解

框架结构设计 1 设计任务书 1.1 设计资料 背景资料 某多层办公楼,建筑平面、立面、剖面图见图1~4。室内设计标高±0.000相当于绝 对标高10.00m,室内外高差600mm。 建筑构造做法 建筑构造做法选自华北地区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5J1。各部位具体做法如下。 ①楼面及屋面构造做法见表1。 ②墙体构造做法见表2。墙体材料为陶粒混凝土砌块,外墙厚300mm,内墙后200mm,容重8.5kN/m3。 ③顶棚采用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吊顶(05J1顶7),自重0.14kN/㎡。 ④门窗采用塑钢窗(0.10kN/㎡)、木门(0.25kN/㎡) 3.使用荷载标准值 屋面:上人屋面2.0kN/㎡;非上人屋面0.5kN/㎡。 楼面:办公室2.0kN/㎡;走廊、门厅、楼梯、厕所2.5kN/㎡。 自然条件 基本风压:0.40kN/㎡;基本雪压0.40kN/㎡;最大冰冻深度0.6m。 抗震设防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Ⅲ类。 表1 楼面及屋面构造做法 名称 用料做法 厚度(mm) 使用部位 铺地砖楼面 (厚30mm) 05J1-楼10 10mm厚地砖铺平拍实,水泥浆擦缝 10 一般楼面 20mm厚1:4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 20 素水泥浆结合层一遍 花岗石楼面 厚50mm 05J1-楼13 20mm厚花岗石板铺平拍实水泥浆擦缝 20 走廊 门厅 楼梯间 30mm厚1:4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 30 素水泥浆结合层一遍 铺地砖防水楼面 厚102mm 05J1-楼27 10mm厚地砖铺平拍实,水泥浆擦缝 10 卫生间 25mm厚1:4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 25 1.5mm厚聚氨酯防水涂料 刷基层处理剂一遍 15mm厚水泥砂浆找平层 15 50mm厚C15细石混凝土找坡,最薄处不小于30mm 50 上人屋面 05J1-屋6 上人屋面 05J1-屋6 10mm厚地砖铺平拍实,缝宽5-8,1:1水泥砂浆填缝 10 上人屋面 上人屋面 25mm厚1:4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 25 满铺0.15厚聚乙烯薄膜一层 0.15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3 1:3水泥砂浆找平层 20 聚苯保温板 100 1:8水泥膨胀珍珠岩找2%坡,最薄处不小于20mm 100 1:3水泥砂浆找平层 20 非上人屋面 05J1-屋6 涂料或粒料 非上人屋面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3 1:3水泥砂浆找平层 20 聚苯保温板 100 1:8水泥膨胀珍珠岩找2%坡,最薄处不小于20mm 100 1:3水泥砂浆找平层 20 表2 墙体构造做法 名 称 用 料 做 法 厚度(mm) 使用部位 面砖墙面 (厚27~30mm) 05J1-外墙13 刷素建筑胶水泥浆一遍,配合比为建筑胶:水泥浆=1:4 10 所有外墙面 15厚2:1:8水泥石灰砂浆,分两次抹灰 20 刷素水泥浆结合层一遍 4~5厚1:1水泥砂浆加水重20%建筑胶 8~10厚面砖,1:1水泥砂浆勾缝或水泥浆擦缝 混合砂浆墙面 (厚20mm) 05J1-内墙5 刷素建筑胶水泥浆一遍,配合比为建筑胶:水泥浆=1:4 除卫生间外 所有内墙面 15厚1:1:6水泥石灰砂浆,分两次抹灰 15 5厚1:0.5:3水泥石灰砂浆 5 秞面砖墙面 (厚23~24mm) 05J1-内墙9 刷素建筑胶水泥浆一遍,配合比为建筑胶:水泥浆=1:4 10 卫生间内墙面 15厚2:1:8水泥石灰砂浆,分两次抹灰 25 3~4厚1:1水泥砂浆加水重20%建筑胶 4~5厚秞面砖,白水泥浆擦缝 3.使用荷载标准值 屋 面:上人屋面2.0kN/m2; 非上人屋面0.5kN/m2; 楼 面:办公室2.0kN/m2; 走廊、门厅、楼梯、厕所 2.5kN/m2。 4自然条件 基本风压:0.40kN/m2;基本雪压:0.40kN/m2;最大冰冻深度0.6m。 5.抗震设防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Ⅲ类。 6.地质勘探资料 场地较为平整,天然地坪为绝对高程9.200m。自上而下,各土层主要特征描述如下,主要物理力学指标见表3。 ①层:素填土,以粘土为主,局部含建筑垃圾、有机质较多,平均厚度约1.0m; ②层:粉质粘土,场区普遍分布,平均厚度约2.5~3.0m,可塑,分布较均匀; ③层:粉土,场区普遍分布,平均厚度约4~4.5m,可塑,分布较均匀; ④层:粉质粘土,厚度大于5m,

文档评论(0)

00225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