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精典课件国道家文化
中国人性格中有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会像一棵某些深根已经烂掉了的大树。——李约瑟(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 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此说近颇广行。以此读史,有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鲁迅 道家亦称道德家。因以 “道”为核心思想体系,故名。其创始人为老子,其他主要代表人物有庄子、杨朱、彭蒙、田骈、慎到等。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历代的政治、思想、科学、文化、艺术均有深刻影响。 老子(约前604 —约前531),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人,曾在洛阳做周王朝的史官,主管藏书室。50岁后离周赴秦,出函谷关,应关令尹喜请求,写下五千言《老子》,也就是《道德经》。 作为世界本原的“道” “道”是老子哲学的中心范畴和最高范畴。在老子看来,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 具体来说,什么是道呢? 第一,“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无法用语言来描述。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第一章)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名之曰大。(《老子》第二十五章) 第二,道是先天地而生的,是万物之母。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老子》第二十五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第四十二章) 以柔为贵 老子把柔弱看作长生之道,而把刚强看作走向死亡之路,因而主张“贵柔”。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老子》第七十六章) 老子认为“天之柔弱莫过于水”,又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第八章) 在待人处世上,主张谦虚、不争、博施不望回报等等。 自然无为 老子认为,“道”是效法自然的,是无为的,人也要效法“道”,顺其自然,清静无为。在政治上,则要求“无为而治”。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 选择题 1.你认为老子所说的“无为”是什么意思 A 无所作为 B 不要妄为 “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指不要妄为。 自然无为是顺应自然而不加以人为的意思。 老子认为,要治理好一个国家,就必须采取这种顺其自然不妄为的方式。所谓“治大国,若烹小鲜”。他向往一种“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社会。 自然无为,表现在生活态度上,就是要“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主张人心应该向真朴的自然之性复归,乃至“复归于婴儿”。把私欲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使其不至于对社会和人的身心造成危害 。 《老子》又称《道德经》、《道德真经》、《老子五千文》。其成书年代似在战国中期,是战国学者在老聃草创的基础上经过增删改动而成书的。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道经》37章;下篇为《德经》44章,共81章,5000余字。全书为警句格言形式,蕴含哲理。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第四十一章)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第五十八章)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六十四章)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第七十三章) 名句填空 1.道,可道, 。名, ,非常名。 名句填空 2.道生一, ,二生三, 。 名句填空 3. 上善若水, 。 名句填空 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 庄子,名周, 字子休 ,生活年代(约公元前369?前286)与孟子相近,宋国蒙人(今安徽蒙城,或说河南商丘),曾为蒙漆园吏。庄子的思想与老子有明显的继承关系。后人往往将其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其思想主要保存在《庄子》一书中。 庄子的理想人格 庄子的思想与老子是一脉相承的,他也认为“道”是宇宙的本原,提倡自然无为,反对儒家的仁义道德等等。当然,他的思想与老子又有所区别,他特别向往一种绝对自由的精神状态。 在庄子看来,真正的自由必须是“无待”即无条件的,任何条件都是对自由的限制。这种无条件的自由只能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或心灵自由,庄子追求的正是这样的精神自由,他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