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复习点10表达技巧已整理
示例二:写景动静结合,形象逼真。①诗中描写了垂柳、人家、牛巷、鸡埘、独酌老人等静景,栩栩如生,让人如入一幅优美的山水画。②诗中还写了缭绕的白云和雾霭,雉飞鹿蹿,簪野花的女子等动景,形象活泼,让人心旷神怡,动静结合,生动逼真地描绘出一幅自然风光和山村农家和美的生活图景。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酒 泉 子 潘 阆 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1)这首词的首句起到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阕是如何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点明情感,以“长忆”表明作者对西湖念念不忘,同时衬托出西湖风景的美好;②提示下文,一个“忆”字将作者的思绪从现实拉入对当年生活的回忆。 (2)①“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借景抒情,通过描写从芦花荡里隐隐约约传送出来的渺远的笛声,忽然惊起栖息在芦花荡里的白鸟,从而衬托出环境的清幽、空旷、辽远,表达了作者对此境的喜爱和向往之情;②“闲整”“思入”两个动作把作者收拾鱼竿、急欲赴西湖垂钓的动作、心理形象地表现出来,衬托了作者忆西湖忆得不能再忍耐、亟想归隐湖上的心情。 解析 (1)这类题目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首句,经常回忆起西湖的景色,那时每天都爬上高楼,凭栏向远处眺望,三三两两的钓鱼船,停在湖面上。显示西湖风景十分美好,令作者念念不忘;另一方面,经“忆”字提示,下文便从现实中脱开,转入回忆。接下来一句,由眼前的不懈思念,引出当年对西湖无尽的留恋,用感情带动写景。 (2)下阕两句,继续写当日楼上见闻,前一句写声,“依约”是隐约、听不分明的意思,摹笛声渺茫幽远、似有若无的韵致;后句写形,用“忽惊起”状白鸟(即白鹭)翩然而逝、倏然而惊的形态,色彩明快、颇具情味,朴实的白描中透出空灵。“别来”二字将思路从回忆拉到现实。“闲整钓鱼竿”不仅应上阕之“钓鱼舟”,而且以收拾鱼竿、急欲赴西湖垂钓的神情,衬托忆西湖忆得不能忍耐、亟想归隐湖上的念头。词之下阕,营造出钓翁渔隐出没的寥廓苍茫的背景,寓情于景,寄托了作者的“出尘”思想。 【分步细研】 第一步:读懂诗歌,抓答题关键点。 从题目“赠燕”来看,这是一首咏物诗,吟咏的对象是燕子。要正确解答这道题,需要先找出描写燕子的内容来。 第一处:__________,属于正面描写,用了________修辞。燕子仿佛也有了人的思想,有了人的感情。第二处__________,化用了刘禹锡《乌衣巷》中的句子,这是________(表现手法)。第三处,__________,这是作者想象之景,是________(描写手法)。 第二步:套模板,规范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步:“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 拟人 “最难消王谢堂前憾” 用典 “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虚写 第二步:拟人、用典、虚实结合。 例6 (2011·课标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 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题目: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步细研】 第一步:读懂诗歌,抓答题关键点。 由标题可知这是一首“怀古之作”,而“怀古”大多是为了表达对“今事”的感慨、看法等。从“欲消魂”可见诗人的“伤感”,因此,总体感情应是“怀古伤今”。 (1)“情”与“景”的关系,从诗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塔吊安装方案(旧本).doc
- 塔吊安装方案 现场施工.doc
- 塔吊格构式基础1JN18计算书600桩.doc
- 塔吊检查检测维修记录.doc
- 塔式起重机作业指导书2 2016.doc
- 塔设备规范.doc
- 填料塔计算和设计.docx
- 增值税发票升级版开票操作步骤(此操作步骤只针对小规模企业开具的增值税普通发票).docx
- 增值税发票查询安装及使用操作_16072.doc
- 增员激励专题站在未来看现在--卢海涛.ppt
- 《GB/T 32879-2025电动汽车更换用电池箱连接器》.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21649.2-2025粒度分析 图像分析法 第2部分: 动态图像分析法.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20899.9-2025金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9部分:碳量的测定.pdf
- 《GB/T 20899.9-2025金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9部分:碳量的测定》.pdf
- GB/T 20899.9-2025金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9部分:碳量的测定.pdf
- 《GB/T 33820-2025金属材料 延性试验 多孔状和蜂窝状金属高速压缩试验方法》.pdf
- GB/T 33820-2025金属材料 延性试验 多孔状和蜂窝状金属高速压缩试验方法.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33820-2025金属材料 延性试验 多孔状和蜂窝状金属高速压缩试验方法.pdf
- GB/T 45910-2025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模板保护方案的性能测试.pdf
- 《GB/T 45910-2025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模板保护方案的性能测试》.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