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精典课件代西蜀
五代西蜀 画家及作品 一.佛道人物画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1。贯休,是唐末五代著名画僧。他的一生,能诗善书,又擅绘画,尤其是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1]。 中国美术学院戴云辉先生作 贯休像 [2]贯休在唐大中七年(835年)到和安寺出家。他爱憎分明,关心人民疾苦,痛恨贪官污吏。他的《酷吏词》,愤怒谴责了贪官污吏欺压百姓的暴行。他又有不畏权势的傲骨。十六罗汉图〉〉 十六罗汉图 高道兴 高道兴 [五代·前蜀]成都人。事前蜀为内图画库使。光化(八九八至九o一)中授待诏赐紫。攻杂画,尤善佛像、高僧。先主受敕置生嗣,命道典兴赵德齐同画西平王仪仗、车辂、旌旗、礼服、法物,及朝真殿上皇姑、帝戚、后妃、女乐百堵。别画大慈寺两廊高僧六十余躯,华严阁东畔丈六天花瑞像。用肇神速,触类皆精。谚曰:“高君坠笔亦成画。” 《益州名画录、图画见闻志》 高从遇 高从遇 五代后蜀时人,事孟蜀做为翰林待诏。曾经在蜀宫大安楼之下,画天王队仗为人称奇。有《图画见闻志》[五代·后蜀]道兴之子。袭成父艺,事孟蜀(九三四至九六五)为翰林待诏。曾于蜀宫大安楼下,画天王队仗甚奇。《图画见闻志》 房从真 五代·前蜀]成都人。王蜀时翰林待诏。工画。擅甲马、人物、鬼神,冠绝当时。蒲师训师其笔法。有宁主猎射图、羌人移居图、陈登斫绘图、王昌龄常建冒雪入京图。售于蜀宫版障上,画诸葛武侯引兵渡泸水。人马执戴,生动如神。蜀主每行至彼驻而不进。怡然叹曰:“壮哉甲马。”《图画见闻志、益州名画录、宣和画谱 石恪 石恪,生卒年不详,五代末宋初画家。字子专,成都郫县(今属四川省郫县)人。他为人古怪、滑稽玩世,敢于冲破传统,以强劲狂放的笔势,简练夸张的形象,直抒胸臆。把表现主观感情、意趣作为绘画的主要目的。 [宋]字石洪子专,成都郫(今四川郫县)人。性滑稽,有口辩。工画佛道人物,始师张南本,后笔画纵逸,不专规矩。乾德三年(九六五)孟蜀平,至宋都,被旨画相国寺壁。授以画院之职不就,坚请还蜀,许之。攻古体人物,学张南本笔法,虽豪贵相请,少有不足,图画之中必有讥讽。所作形相或丑怪奇崛,以示变。开宝八年(九七五)尝画相国寺壁。 作品.《二祖调心图》《帝仙对弈图》《寿星图》《五星图》《严君平拔宅升仙图》…… 二祖调心图》 纸本水墨,纵35.5厘米,横129厘米。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二祖调心图》是石恪重要的代表作,图中高倍的头睑手脚用淡墨勾出,身躯衣纹则以狂草的笔法用粗笔、破笔泼墨画出,再以淡墨渲染。强劲飞动和毫不经意的草草逸笔表现出高僧微妙深邃的禅境。作者以睡虎为枕的处理方法,其匠心是以虎为反衬,表现出高僧的修行深厚法力无边。石恪把强劲飞动的笔势和潇洒奔放的泼墨结合起来,水墨淋漓,一气呵成。深的地方,浓有光彩。浅的地方,淡有韵味,达到了有笔有墨、笔墨交融的艺术境地。所作不受对象的约束,到了“传神”的高度。 图中表现慧可、丰干二位禅宗祖师调心师禅时的景象。慧可为禅宗二祖。画卷中,双足交叉趺坐,以胳膊支肘托腮的便是慧可,另一幅画奉干伏于温驯如猫的老虎的背上。前者突出一个静字,后者突出一个酣字。在画法上,简化了笔法,发挥水墨效果,体现了画家惟面部手足用画法,衣纹皆粗笔成之的风格。以强劲飞动和毫不经意的草草逸笔表现出高僧微妙深邃的禅境。笔意纵逸苍劲,开大写意人物画之先河,对南宋梁楷及以后减笔人物画家颇有影响 蒲师训 [五代·后蜀]四川人,中兴馆阁储藏记、图绘宝鉴俱作蒲宗训。幼师房从真,画人物、鬼神、番马。尝携画诣从真,从真高蹈拊膺曰:“子之所和非吾所授也。”画蜀中祠庙鬼神,兵仗、冠冕、幢葆,皆尽其美。长兴年值孟令公改元(九三四),兴修诸庙,使师训画江渎庙、诸葛庙、龙女庙,授翰林待诏,赐紫金鱼袋。甲寅岁春未,蜀主府梦一人,破帽故襕,庞眉大目,方颐广颡,立于殿阶,趾一足曰:“请修理之。”言讫寝觉。翌日因检他籍,见一古画,是前夕所梦者。故绢穿损画之左足。遂命师训验,是唐吴道子笔。明皇之时,此画见梦为痁神也。因令修缀呈进。后蜀主复梦前神谢曰:“吾足履矣。”虑为崇,焚之。青城山丈人观真君殿内,五岳四渎,部属诸神,为张素卿笔。广政(九三八至九六五)中山水泛溢,冲损数堵。蜀主命师训曰:“素卿之笔,君往继之。”新图四堵是其笔。又宋中兴馆阁储藏有其山水三轴,则师训亦善画山水。《益州名画录、图画见闻志、宋中兴馆阁储藏记、圣[宋]朝名画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