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针灸学教学大纲 浙江中医药.docxVIP

【2017年整理】针灸学教学大纲 浙江中医药.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针灸学教学大纲 浙江中医药

《针灸学》教学大纲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绪言 [目的要求] 1.掌握针灸学的定义。 2.熟悉针灸学的起源、发展和历代重要针灸史实,了解针灸学的对外交流。 3.掌握针灸学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 1.针灸学的定义。 2.针灸学的发展简史。 3.针灸的对外交流。 4.针灸学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上篇 针灸理论 第一章 经络总论 [目的要求] 1.掌握经络与经络学说的定义。 2.熟悉经络系统的组成,掌握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衔接规律和十二经脉流注概况。 3.熟悉奇经八脉的分布、作用及特点,了解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分布特点、作用与意义。 4.掌握经络的作用,熟悉经络学说在临床上的应用。 5.熟悉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和四海的含义,了解其部位及意义。 [教学内容] 1.经络与经络学说的定义。 2.经络系统的组成。 3.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和四海。 4.经络的作用。 5.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第二章 腧穴总论 [目的要求] 1.掌握腧穴的定义、发展概况及分类方法。 2.熟悉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3.熟悉各类特定穴的意义和内容。 4.掌握腧穴的定位方法,重点掌握骨度分寸和自然标志取穴法。 [教学内容] 1.腧穴的定义。 2.腧穴的发展、分类和命名。 3.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4.特定穴。 5.腧穴的定位方法。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目的要求] 1.掌据十四经脉的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 2.熟悉十四经脉的病候和主治概要。 3.全面了解十四经腧穴,并重点掌握其中120个左右常用经穴和奇穴的定位、主治要点和操作要求。 [教学内容] 1.十四经脉的循行。 2.十四经的主要病候和主治概要。 3.十四经穴和常用经外奇穴的定位、主治和操作。 手太阴肺经:中府、尺泽、孔最、列缺、太渊、鱼际、少商。 手阳明大肠经:商阳、合谷、阳溪、手三里、曲池、臂臑、肩髃、迎香。 足阳明胃经:承泣、四白、地仓、颊车、下关、头维、梁门、天枢、伏兔、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丰隆、解溪、内庭。 足太阴脾经:隐白、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大横、大包。 手少阴心经:极泉、少海、通里、神门。 手太阳小肠经:少泽、后溪、小海、天宗、颧髎、听宫。 足太阳膀胱经:睛明、攒竹、天柱、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次髎、委中、膏肓、志室、秩边、承山、昆仑、申脉、至阴。 足少阴肾经:涌泉、太溪、照海、俞府。 手厥阴心包经:曲泽、内关、大陵、劳宫、中冲。 手少阳三焦经:关冲、阳池、中渚、外关、支沟、肩髎、翳风、耳门、丝竹空。 足少阳胆经:瞳子髎、听会、率谷、阳白、肩井、风池、日月、环跳、风市、阳陵泉、光明、悬钟、侠溪、足窍阴。 足厥阴肝经:大敦、行间、太冲、曲泉、期门。 督脉:长强、腰阳关、命门、至阳、大椎、风府、百会、上星、素髎、水沟。 任脉: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膻中、天突、廉泉、承浆。 经外奇穴:四神聪、印堂、牵正、安眠、太阳、鱼腰、肩前、八邪、四缝、十宣、环中、八风、定喘穴、夹脊、腰痛穴、膝眼、胆囊穴、阑尾穴。 中篇 针灸技术 第四章 刺灸法总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刺法、灸法的定义。 2.熟悉针具与刺法的源流、灸法的起源与发展。 3.了解刺法及灸法操作的量学要素。 [教学内容] 1.刺法、灸法的定义。 2.针具与刺法的源流。 3.灸法的起源与发展。 4.刺法与灸法操作的量学要素。 第五章 刺灸法各论 [目的要求] 1.了解毫针的基本知识,进行毫针刺法的练习。 2.掌握毫针刺法的全部操作,并重点掌握进针法,捻转、提插、疾徐等补泻手法。 3.熟悉得气的意义,掌握候气、催气、行针等操作方法。 4.掌握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5.熟悉灸法的应用。 6.掌握灸法的种类、操作、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7.掌握拔罐的操作方法、适应范围和注意事项。 8.掌握耳穴的分布规律,常用耳穴的定位、主治及耳针的操作方法。 9.掌握标准头穴线的定位、操作方法、适应范围和注意事项。 10.熟悉三棱针法、皮肤针法、皮内针

文档评论(0)

love19874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