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备]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谭嗣同传教案Word版含答案.docVIP

{高考必备]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谭嗣同传教案Word版含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必备]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谭嗣同传教案Word版含答案

谭嗣同传 一、教学要求 1.掌握文章大意,了解文章写作背景。 2.熟悉梁启超“新文体”的文体特征。 二、学习要点 1.题解关键词 梁启超(1873—1929) 字卓如,号任公。他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学者。有《饮冰室合集》传世。 谭嗣同(1865—1898),近代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字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相众生、东海褰冥氏、廖天一阁主等。,代表著作《仁学》,遗著编为《谭嗣同全集》。 2.内容提示 本文是《戊戌政变记·殉难烈士传》中的一篇。作者本人是“百日维新”的重要人物之一,与传主谭嗣同的接触较多,故对其思想与经历有较深的认识。本文通过一些有说服力史实——撰述《仁学》、参预湖南新政、人京参政、谋划救主、以身殉主等等,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学术精进、新政有为、死难无惧的维新志士形象。作者在叙述上述史实的时候,善于根据塑造人物的需要,对史实进行详略不一的处理。对谭嗣同建议皇上施恩袁世凯,并亲身劝说袁世凯救主的过程记载甚详,对谭嗣同被捕的经过也有较为详实的交代,这些都是谭嗣同一生做过的光辉照人的大事,最能见出他的情怀与品格。谭嗣同立场坚定、敢作敢为、忠于圣主、视死如归的气魄就是在这些事情中得以表现的。 不仅如此,作者在叙述史实的时候,还善于描画场景,以对话体现人物的精神面貌。这一点在谭嗣同面见袁世凯的段落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谭嗣同与袁世凯密谋救主,作者何以得之其时情状,作者没有说明。此事除非当事人告诉,外人无从知晓。但作者善于运用司马迁撰写《史记》以来史家常用的笔法,在基本事实的基础上悬想事实之间的情境关系,把谭嗣同、袁世凯、袁幕府某对话的过程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甚见叙述的功力。从这些对话中,谭嗣同的果敢、智慧、焦虑,袁世凯的奸诈、多变、阴险,袁幕府某人的欺诈、虚伪,尽现笔端。而谭嗣同不避灾难的态度、在死亡面前神气自如的表现,更令人动容、敬佩。他对作者托付后事时说过的话,“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程婴杵臼,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他对劝其东游者说过的话,“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他的狱中题诗,足见他变法救国的忠诚,令人敬仰。 三、作者生平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 1891年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 1895年春再次赴京会试,时值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群情激愤。梁启超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要求清廷拒和、迁都、实行变法。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表现活跃,曾主北京《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和上海《时务报》笔政,又赴澳门筹办《知新报》在鼓动舆论、宣传维新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他的许多政论激昂慷慨,文笔流畅,笔锋常带感情,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梁启超立即表示支持,撰写文章,介绍西方宪政,宣传立宪政体。1907年10月,与蒋智由等人在东京建立“政闻社”,并派人回国直接参加立宪活动。由于清政府并不真心实行宪政,梁启超的活动非但不为清朝统治者所容纳,反而遭到忌恨,政闻社也因受到查禁而宣告解散。 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一度宣扬“虚君共和”,企图使革命派与清政府妥协。民国初年又支持袁世凯,为袁出谋划策,并承袁意,将民主党与共和党、统一党合并,改建进步党,与国民党争夺政治权力。1913年,进步党“人才内阁”成立,梁启超出任司法总长,但因袁世凯帝制自为的野心日益暴露,梁启超劝说无效,遂反对袁氏称帝,与之发生冲突。1915年8月,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对袁氏意欲复辟帝制的行径进行猛烈抨击,旋与蔡锷密谋,策划武力反袁。1915年底,护国战争在云南爆发。1916年,梁启超赴两广地区,先后担任护国军两广都司令部都参谋,军务院抚军兼政务委员长等职,积极参加反袁斗争,为护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袁世凯死后,段祺瑞逐渐成为北洋政府的实权人物,梁启超认为“护国”成功,遂主张解散军务院,依附段祺瑞。他拉笼一些政客,组建宪政研究会,与支持黎元洪的宪政商榷会对抗。1917年7月,张勋复辟失败,段祺瑞掌握北洋政府大权。梁启超拥段有功,受到重用,出任财政总长兼盐务总署督办。段祺瑞对内实行独裁,对外出卖主权,遭到全国民众反对,9月,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11月,段内阁被迫下台,梁启超也随之辞职,并从此退出政坛。 1918年底,梁启超赴欧,亲身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同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工农运动的兴起,也使其深感不安。回国之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