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ZDZ008湘潭大学地质学.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GZDZ008湘潭大学地质学

构造运动的概念及类型 构造运动的概念 地球动力引起岩石圈变形、变位的作用叫构造运动, 有时又称为地壳运动。 岩石圈自形成以来,一直处于持续不断地运动中,但运动速度通常是十分缓慢而不易被人们直接察觉出来,只有当构造运动引起岩石发生变形、断裂、应力突然释放导致比较强烈的地震时,才能被人们觉察到。 构造运动类型 1.水平运动: 地壳或岩石圈大致沿地球表面切线(平行于地球表面)方向运动叫水平运动。常用地理方位来表示其运动方向(E、S、W、N)。 1.水平运动: 岩石圈中最大规模的水平运动表现为大陆漂移! 1.水平运动: 现代水平运动的典型例子是美国西部的圣安德列斯断层。 该断层形成于140 百万年前的侏罗纪时期,从那时至今一直运动。1882~1946年间做了4 次定量测量,发现断层西侧地块往西北方向错动位移。平均1cm/year , 1906年旧金山发生大地震以及近些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强烈地震主要是由于该断层错动位移引起的。 1.水平运动: 构造运动类型 2.垂直运动(升降运动): 地表或岩石圈沿地球半径方向运动。它常表现为大规模的隆起和抬升加高,并引起地势高低的变化和海陆变迁,上升可成陆,下降可成海。有人把这种运动叫造陆运动。 构造运动类型 2.垂直运动(升降运动): 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古罗马时代的著名大理石柱是升降运动的最好例子。柱子下部一段是在1533年火山喷发时被火山灰掩埋部分,柱面光滑;其上2.7米一段在地壳下降时淹没在海水中,被海水和牡蜊侵蚀了许多小孔。18世纪中期,全柱升出海面。19世纪,地面又开始下沉,柱脚已被淹在海水里了。 构造运动类型 根据构造运动发生时期划分为: 古构造运动: 发生在第三纪之前的构造运动叫 古构造运动, 新构造运动:发生在第三纪以来的构造运动叫 新构造运动。 现代构造运动:人类历史时期以来所发生的构 造运动称现代构造运动 1.1 构造地质学概述 (二)研究的内容: 1、构造的几何形态、产状、规模形成条件、形成机制; 2、分布和组合规律及其演化过程和发展历史; 3、探讨产生地质构造的地壳运动方式、规律和动力来源; 构造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则是由内动力地质作用(如: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等)形成的地质构造。这其中, 最主要的还是地壳运动, 地壳运动控制和影响着地震、岩浆、变质作用, 地壳运动造成了地壳中各种各样的变形地质构造形貌。 由外动力地质作用引起的地质构造则不是构造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A.研究地质构造的空间几何学形态特征 (1)研究地质构造的几何学形态 包括变形构造的三维空间几何学形貌及其几何要素, 如褶皱构造的弯褶形态以及相应的几何要素 怎么学? 三、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一) 构造解析法 岩石圈中的的地质构造纷繁复杂,具有多方向、多成因、多级别、多时期、多性质等特点,这给地质构造的研究带来极大的困难。构造地质学采用构造解析的方法来解决这些复杂的地质问题。 所谓解析,就是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成简单的要素,再加以研究分析。 构造解析就是对地质构造加以分解,分析其总体和内部结构及其构造的关系,阐明和解释地质构造的几何学特征,形成机制和演化规律,全面地,定量-半定量地对地质构造之间的空间、时间、作用力(外力和内力) 、物(物性和物态) 、境(背景和环境)进行综合分析。 (一) 构造解析法 构造解析 ——分解      ——组合       现今展现的地质构造现象是地质历史时期总的变形结果——综合图象.构造地质学家的任务就是:    -从现状重塑原态    -以当今再现历程 1.构造几何学解析 三、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二) 历史分析法. 3. 地质构造模拟实验 (1) 物理模拟实验 应用相似原理, 选用粘土、石蜡、沥青、石膏、凡士林等材料, 充当岩体和岩层, 按照所研究区内的岩层、岩体分布状况, 做成相应的模型,并根据研究区内地质构造的力学成因,施加相应性质、方向的力,使材料变形,然后将实验模型与研究区实际情况进行比较。用以说明地质构造的形成、组合关系与变形边界条件和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2) 数学模拟 根据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的理论和原理, 参照研

文档评论(0)

ea2389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