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操作方法 ①患者取卧位或坐位,裸露治疗部位,也可穿单薄的棉织品或丝织品衣服,不可穿不吸汗的尼龙织物或含有金属丝的织物。 ②接通电源,治疗机预热3min。 ③按需要选合适的辐射器,安装在治疗机支架上,接通电缆。 ④不同种类的辐射器操作方法不同。a、距离辐射法:距离一般为5?10cm,减少对周围辐射;b、经“介质水袋”法:介质水袋安放在治疗部位皮肤表面;c、接触辐射法;d、体腔辐射法:用于阴道、直肠腔内治疗。 ⑤辐射器方向位置调节好后接通高压、调节输出。 ⑥治疗结束时,逆上述顺序关闭输出、高压与电源。 (5)剂量 根据辐射强度、辐射器与皮肤的距离及治疗时间等来确定。 ①辐射强度 计算方法有两种,一是以输出总功率计(单位:W),一是以单位面积的功率计,单位是W/cm2,通常划分为3种剂量。 弱剂量(无温量至微温量):20~50W(0.36W/cm2)。 中等剂量(温热量):50~90W(0.56W/cm2)。 强剂量(热量):90~120W(1.5W/cm2)。 耳辐射器、聚焦辐射器及体腔辐射器不能按上述标准进行。耳辐射器与聚焦辐射器的输出功率不宜超过10W,体腔辐射器不宜超20 W,隔沙辐射法的剂量应比有距离辐射小一半;直径8cm的圆柱形辐射器不应超过25W。 ②辐射器与皮肤距离 一般为5?10cm。 ③治疗时间 一般每次为5?20min。 微波辐射腰部疗法 微波辐射双膝关节疗法 (6)注意事项 ①对老年人及儿童要慎用微波治疗,因老年人血管功能较差、脆性增大,儿童对热不敏感,易致烫伤。 ②微波使用于有循环障碍的局部时应谨慎,一般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 ③眼部治疗时,剂量不宜过大,不应超过20?25 W,距离不少于5?7 cm,头、胸部位治疗时,患者应戴上防护眼镜。 ④微波对成长中的骨组织有损害,能破坏骨骼.因此,成长中的骨骼及骨折后骨痂未形成前,不宜在该局部辐射。 ⑤要避免辐射睾丸部位,靠近睾丸部位治疗时应加铅橡皮加以防护。 ⑥操作时不要扭转、曲折输出同轴电缆,否则容易损坏。 适应证 肌炎、疖肿、手术后浸润、急性乳腺炎、腱鞘炎、滑膜炎、关节周围炎、骨关节炎、肥大性脊椎炎、颈椎病、软组织扭挫伤、胆管炎、膀胱炎、盆腔炎、拔牙后反应、齿槽周围脓肿、鼻窦炎等。 禁忌证 恶性肿瘤、活动性肺结核、有出血倾向者、高热患者、晚期高血压病、心血管功能代偿不全者、孕妇及3岁以下幼儿等。 谢 谢 3、设备与操作 (1)超短波治疗机 国产的超短波治疗机,按输出功率可分为两种规格:一种是立地式大功率(200-400瓦)治疗机,另一种是手提式小功率(25-80瓦)治疗机,输出电流为数安培。前者适用于大部位,深层组织和内脏疾病的治疗,后者适用于小部位,浅层组织,特别是五官科疾病的治疗。 (2)电极 超短波治疗电极以电容电极为主。这些电极由金属网或金属板构成,治疗时为避免金属直接接触造成烫伤,金属外面必须用绝缘物覆盖。因超短波波长短,频率高(30-300兆赫),超短波电流很容易通过电介质,故治疗时电极无需直接接触皮肤。电极和皮肤间隙以空气或用干毛巾棉垫隔开。电容电极按照其形状可分为: ①板状电极 内部是金属网或金属片,外包橡胶、毛毡、绒布等物质,呈长方形,正方形长条形。一般分大、中、小三套。 ②圆形电极 内为金属板,外包橡胶、绒布。一般亦有大、中、小三种,其直径分别为12厘米,9或8厘米,以及5或4厘米。 此外,超短波治疗机还附有直肠和阴道等体腔治疗用的金属电极,这种体腔电极一般都有玻璃外罩。治疗时经消毒后可直接插入腔道中。 (3)操作方法 患者取卧位或坐位,不必裸露治疗部位。 ①选择电极 务必使电极的面积稍大于病变的面积,以免电极周缘的电力线向外扩散而减弱病灶处治疗作用。 ②电极的放置方法 A、对置法 两电极分别放置于治疗部位两側,电力线绝大部分集中干两极板的空间,间隙很小的对置法,浅层组织的电场强度比深层组织的电场强度大。间隙大的对置法,电场能作用较广泛的组织,深、浅层组织较均匀。应注意:电极应与体表平行,这样电力线分布均匀,否则近体表处密度大,远体表处密度低,两电极间的距离应大于一个电极的直径。当要作用于一侧时可用两个等大电极,一个近病侧,另一侧远离体表;对不平的体表应加大间隙,以免电力线密集于凸出处。 B、并置法 两电极置于人体的同一平面上,电力线向四周扩散。由于两电极在同一平面上,为避免引起两电极的电力线短路,两电极间距离必须大于两电极与体表间隙之和,此时两电极相邻边缘之间浅层组织其电场强度最大。适用于皮下脂肪组织等浅表病变。 C、交叉法 两对电极分别对置于相互垂直的位置上,先后给予输出,使病变部位先后接受不同方向的两次治疗,以加大深部的作用强度、均匀度和治疗时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