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地理课程纲要
地理必修(1)
适用年级:高一年级
时间安排:2007—2008学年第1学段
每周节数:4
授课教师:高一备课组
课程材料:中国地图出版社普通高中实验教材地理(1)
课程类型:必修
第一: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
2、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以地理思维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供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需的有用地理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二:课程内容
一、内容安排
2007—2008学年第1学段地理必修(1)内容安排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要求 课时 一、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有特殊的行星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4、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1、了解(描述)
2、理解(说明、解释)
3、应用 12 二、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大气受热过程
2、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4、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及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5、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理解(归纳、说明)
2、应用 12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了解(举例、)
2、理解(说明) 8 四、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寒潮及其发生的原因、危害和防治措施
水资源的组成及其特征及对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1、了解(举例、描述)
2、理解(说明)
3、应用 8 五、总结 1、单元小结
2、练习 1、应用 4
二、对课标重点、难点的解读分析
(一)宇宙中的地球
1.“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可以运用太阳系各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和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从各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方面来说明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对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从而说明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2.“简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主要包括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两个方面。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丰富的光热资源;它经过光合作用使植物产生大量氧气;它是气候形成的基本因素;它又是风能、水能与生物能等能量之源泉。太阳活动会扰动地球磁场而产生“磁暴”现象;它会扰乱地球电离层而中断无线电短波通讯;它还能引起地球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3.“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要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需要认识地球的运动规律。地球自转和公转形成了黄赤交角,决定了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一系列现象的发生。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包括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偏转(以上主要由地球自转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五带等(以上由地球自转与公转共同所致)。还应分析这些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对人类活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4.“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由地核、地慢、地壳组成的内部圈层和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的外部圈层。它们的特点是:地核的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状,内核为铁镍固体;地慢为铁镁固体,地慢上部的软流层为岩浆发源地;大气圈高度愈增大气密度愈降;水圈由液、固、气三态组成,连续而不均匀分布;生物圈与地壳、大气圈、水圈交叉分布且相互渗透,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最活跃的圈层。
(二)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地壳物质循环指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产生的变化过程: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侵入与喷出过程中,经冷却凝固而形成岩浆岩(侵入岩、喷出岩);岩浆岩与其他各类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已生成的各类岩石,在一定的高温与高压等作用下变质,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又发生重熔再生作用,成为新的岩浆。
2.“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分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黄辛隐-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践(0604).ppt
- 森林防火安全PPT课件.pptx VIP
- ISO90012015质量手册(过程流程图).pdf VIP
- 2025年东营公需课大众云学东营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题库答案(全).docx VIP
- NY∕T 4271-2023 畜禽屠宰操作规程 鹿.pdf
- (正式版)S-J-T 11926-2024 产品碳足迹 产品种类规则 光伏组件.docx VIP
-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Teenage Life》Reading for Writing PPT课件.pptx VIP
- 0.18 微米CMOS工艺低功耗标准单元库及开发及验证.ppt VIP
- 2025广东华南农业大学招聘事业编制工作人员20人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年各地工程造价规费费率表全.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