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荆州中考)右图中家 长的行为,违反了我国未成年 人保护法关于_________的规定。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思路点拨】本题为漫画分析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仔细认真地观察漫画,这是发生在家庭中关于未成年人保护的事件,所以应该属于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家庭保护。 答案:A (广东中考)2009年1月至10月,全国各地法院加大力度审理涉及手机淫秽色情信息的犯罪案件,从重处罚向未成年人传播淫秽物品的犯罪分子。法院的上述做法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 A.社会保护 B.司法保护 C.学校保护 D.家庭保护 【解析】选A。本题以整治手机淫秽色情信息为背景。材料中法院办理案件,体现的是全社会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B是非常具有迷惑性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区分好社会保护与司法保护的不同。 一、最佳选择题 1.据报道,西安某中学要求犯错学生 的家长到学校全天陪读,导致许多学 生精神压力过大。漫画《心理体罚》 就描绘了这一现象,经常“叫家长来” 造成“问题学生”心理负担过重,这属 于来自_________的侵害。( ) A.学校 B.家庭 C.社会 D.咎由自取 【解析】选A。对犯错误的学生,学校通过与其家长交流沟通以解决问题是一种正确的教育途径,但如果把“叫家长来”作为经常使用的“杀手锏”,就会适得其反,给学生带来心理和精神上的伤害,不能把“叫家长来”当成主要的教育手段。 2.(南安中考)漫画中的两 位中学生应当( ) ①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增强辨 别是非的能力 ②远离手机,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③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④珍惜学习时间,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明辨是非善恶、珍惜学习的认识。面对手机色情等不良诱惑,我们青少年要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珍惜学习时间,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故①③④正确。②远离手机不是正确做法,故不选。 3.(浙江中考)某校规定要严格查验入校的外来人员;每层教学楼要配备灭火器;上下楼梯要靠右行……这些规定体现了对未成年人实行( ) A.司法保护 B.社会保护 C.学校保护 D.家庭保护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学校严格查验入校外来人员、配备灭火器等措施,都是要求学校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体现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中的学校保护。 4.(湖北中考)我国未成年 人保护法规定,国家采取措施预防 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为广大青少年 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网络环境。 右图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 D. 司法保护 【解析】选C。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是国家和社会为了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而采取的一项措施。属于社会保护。 5.义乌数名原本素不相识的网友走进贵州省惠水县布依族山乡,为1 500名贫困儿童捐钱捐物。这一行动( ) ①体现了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②表明贫困儿童父母没有尽到家庭保护的责任 ③解决了这些儿童家庭的贫困问题 ④为这些儿童继续接受教育提供一定帮助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解析】选D。本题以义乌网友为贫困儿童捐钱捐物为背景,考查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中的社会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离不开社会的呵护,社会的关爱为未成年人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①④正确。 6.某中学校门口,常常有向学生出售“三无”商品的不法商贩,严重扰乱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对此,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学校保卫处没收商贩的“三无”商品 B.向工商局等有关部门反映,要求依法治理 C.积极向同学们宣传,希望大家根据需要购买 D.学校对不法商贩罚款,迫使其不在此处出售“三无”商品 【解析】选B。本题中商贩向未成年人出售“三无”商品是违法的,这不但侵害了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也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社会有关部门应该据此予以取缔和处罚,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探究新视点 课时速提能 典例深剖析 目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