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终护理 学习目标 了解临终关怀的发展简史 掌握临终关怀的概念、理念 掌握临终病人的生理、心理反应及护理 熟悉濒死病人的临床表现 掌握死亡的诊断依据、分期 掌握病人死亡后的护理(尸体护理) 临终关怀 概念:又称善终服务、安宁照顾,向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一种全面的照料,包括医疗、护理、心理、伦理和社会等方面 使临终病人的生命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生命质量得到提高,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使病人在临终时能够无痛苦、安宁、舒适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临终关怀的发展 Hospice的原意是指一群具有共同目标的人希望能够对路过的旅行者提供新的活力和照顾,现引申到生命旅途。 每一个都希望生的顺利,死的安详。临终关怀正是为让患者尊严、舒适到达人生彼岸而开展的一项社会公共事业,它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人性化、人道主义 临终关怀的发展 现代临终关怀创始于20世纪60年代,创始人为桑得斯博士(D.C.Saunders)。 临终关怀的发展 1988年7月,我国天津医学院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临终关怀研究机构,同年10月,在上海成立了我国第一所临终关怀医院——南汇护理院,台湾在1990年2月在马偕医院成立安宁病房 1992年,北京成立松堂医院从事临终关怀服务 临终关怀的组织形式 临终关怀专门机构 综合医院内附设临终关怀病房 居家照顾 临终关怀的理念 以治愈为主的治疗转为以对症为主的照顾 以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转为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 尊重临终病人的尊严和权利 注重临终病人家属的心理支持 临终病人和家属的护理 关于临终的时间范围目前世界上尚无统一的界定标准,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看法。过程可长可短。 ① 美国:将临终定于病人已无治疗意义,估计只能存活6个月以内。 ② 日本:以病人只有2个月至6个月存活时间为终末阶段。 ③ 英国:以预后2年或不到1年为临终期。 ④ 其他:不少国家倾向于以垂危病人住院治疗至死亡、平均17.5天为标准。 ⑤ 我国不少学者提出:当病人处于疾病末期、死亡在短期内(估计存活时间为2至3个月)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时即属于临终阶段,并指出对晚期癌症病人,只要出现生命体征和代谢方面的紊乱即可开始实施临终护理。 ⑥ 从社会意义上讲,生命的预期寿命在6个月之内者即谓处于临终期的临终者。 临终关怀的对象: 身患不治之症的任何年龄的人,包括:老人、成年人、青少年、婴幼儿 意识清醒的、进入昏迷的、精神病患者等 临终病人生理反应 循环功能减退 呼吸功能减退 感知觉、意识改变 肌张力丧失 胃肠道蠕动逐渐减弱 疼痛 临近死亡的体征 各种反射逐渐消失 肌张力减退、丧失 血压下降,脉搏快而弱,皮肤湿冷 呼吸急促、困难、出现潮式呼吸 通常是呼吸先停止,然后心跳停止 护理措施 尽量减轻病人的不适:皮肤、口腔护理,卧位舒适等 增进食欲,营养支持 促进血液循环 改善呼吸功能 减轻感知觉改变的影响 减轻疼痛 临终病人的心理变化 美国心理学罗斯博士(Dr.Elisabeth Kubler-Ross)提出临终病人的五个心理反应阶段 否认期 愤怒期 协议期 忧郁期 接受期 护理措施 否认期:真诚地对待病人,但不要揭穿病人的防卫机制,经常陪伴病人,愿意与病人讨论死亡的话题 愤怒期:倾听病人的心理感受,允许病人发怒、抱怨、不合作等发泄行为,做好家属的工作,给予病人宽容、关爱和理解 护理措施 协议期:予以指导和帮助,尽量满足其要求,使病人更好地配合治疗,控制症状 忧郁期:给予病人精神支持、同情和照顾,陪伴病人,预防自杀,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 接受期:尊重病人,减少外界干扰,不强迫与病人交谈,加强生活护理 临终病人家属的护理 临终病人家属的压力 个人需求的推迟或放弃 家庭中角色的调整和再适应 压力增加,社会性互动减少 心理压力 临终病人家属的护理 满足家属照顾病人的需要 鼓励家属表达感情 指导家属对病人生活照料 协助维持家庭的完整性 满足家属本身的身心需求 安乐死 中国的定义:指患有不治之症的病人在濒死时,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病人或家属的要求下,经过医生认可,用人为的方法使病人在无痛苦的状态下度过死亡阶段,而终结生命的全过程。 我国尚未得到法律的认可 1、主动安乐死:指病人或家属鉴于病情无望,采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主动结束其痛苦的生命,让其安然舒服的死去。 2、被动安乐死:指让病人死的策略,即放弃治疗。 积极安乐死只在荷兰和比利时合法。 瑞士和美国俄勒冈州的法律则允许间接或消极安乐死。 目前,比利时和荷兰都准备就婴儿和痴呆患者安乐死问题立法。 凡是生命都要经过从出生到死亡的自然过程, 死亡是人生旅途的终点,也是生命过程的最后阶段,尽管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延长人的寿命, 但是任何人都无法避免死亡。 视频:英国教授安乐死 濒死与死亡 濒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3、激光的话选编.ppt
-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精讲.ppt
- 105百叶窗切压形口模选编.doc
- 110kV变电站设备运行规程选编.doc
- 110kV隔离开关技改施工组织及技术方案选编.doc
- 2014年商品革新战略(生鲜部)-最终_20140107选编.ppt
- 2014年上半年财务部工作修改选编.ppt
- 110kV辛杏线T接钢铁厂拆除施工方案选编.doc
- 110kV主控室站用交流系统更换工程(完整)选编.doc
- 《卖白菜》_优秀精讲.ppt
- 基于人工智能的数字教育资源设计与开发策略探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5 《车联网环境交通信号控制算法的能耗分析与节能优化》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钢铁工业节能减排技术路径研究:绿色制造与绿色制造产业绿色发展路径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5年数字艺术市场交易活跃度分析:艺术市场的数字化生存挑战.docx
- 《快递行业末端配送模式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基于学生数字素养评价的校园信息化建设成效多维评估策略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生物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绿色校园背景下初中智能学习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人教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28课 动画音乐会》教案.docx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APP开发环境优化与用户体验提升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