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分子结构全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离子的变形性大小顺序 ● 最容易变形的离子 ● 最不容易变形的离子 ClO4-F-NO3-H2OOH-CN-Cl-Br-I- SO42-H2OCO32-O2-S2- ① 体积大的阴离子(如I-、S2-等) ② 18e或(18+2)e构型外壳或不规则电子层的电荷低的正离子(如Ag+、Pb2+、Hg2+等)。 半径小,电荷高的、外层电子少的正离子 Be2+、Al3+、Si4+等 ● 离子变形程度的一种量度. ● 正离子以极化为主,负离子以变形性为主. 离子的总极化作用=原极化作用+附加极化作用 离子中的电子被核吸引愈不牢,则离子的极化率愈大,该离子的变形性也愈大. 离子极化率 ◆ 正、负离子相互极化使彼此的变形性增大,产生的诱导偶极矩增大,加强了它们的极化能力,这种加强的极化作用称为附加极化作用 附加极化 ● 随着离子极化的增强,离子核间距缩短, 引起化学键型的变化。 离子相互极化的增强 键的极性减小 理想离子键 (无极化) 基本上是共价键 (强烈极化) ● 键可能从离子键逐步过渡到共价键。 2 离子极化对化学键的影响 ● 熔点和沸点降低 ● 溶解度降低 Be2+半径小,很大的极化能力 ●BeCl2具有较低的熔、沸点410℃ 3 离子极化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离子键 共价键过渡 水中溶解度降低---相似相溶 ● 晶格类型转变 键型过渡,缩短离子间距离,减小配位数 ● CsF(8),NaCl(6),ZnS(4) ● 化合物的颜色加深 ● 极化作用导致离子化合物晶型转变 可用离子极化观点解释 ● 下列各物质溶解度依次减小,颜色逐渐加深? ● 为什么Na2S易溶于水,ZnS难溶于水? AgF(白色) AgCl(白色) AgBr(淡黄色) AgI(黄色) ● 多数过渡金属硫化物是有颜色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极性分子的固有偶极的电场使得另一个分子(极性或非极性)的电子云产生变形,而形成诱导偶极。 诱导力存在于: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 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 + - + - 固有偶极 诱导偶极 诱导力 一、分子间作用力 由于电子运动和原子核震动而使电子云分布发生瞬间变化,产生瞬间偶极;因此而产生的作用力叫色散力。色散力存在一切分子之中。 色散力存在于: 极性-极性分子 极性-非极性分子 非极性-非极性分子 + - + - 瞬时偶极 瞬时偶极 色散力 一、分子间作用力 1.它是永存于分子近距离的作用力,作用范围约几个pm。 2.作用能量一般是几个千焦/摩尔,比化学键能约小1~2个数量级。分子间力没有方向性,没有饱和性。 3.三种作用力中,色散力是主要的,诱导力是次要的,取向力只在较大极性分子间占一定比例。 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 一、分子间作用力 二、氢 键 根据范德华力,同系物中分子量大的极化率也大,分子间作 用力强,则熔点、沸点等应比分子量小的高,但水却反常。 同样,HF在卤化氢系列中, 在氮族氢化物中NH3也有类似反常现象。 可见,在H2O、HF、NH3中,分子间除范德华力外,还有其他力 —氢键。 氧族的同系物 H2O H2S H2Se H2Te 沸点(K) 373 202 232 271 熔点(K) 273 187 212.8 224 二、氢 键 当氢原子与电负性大而半径很小的N、O、F以共价键结合而成NH3、H2O、 HF时,其共用电子对强烈地偏向N、O、F,即电子云密度基本上集中在N、O、F原子一边。 这时,氢原子已成为带正电的裸核,所以, 氢原子有从别的原子中吸引电子的能力。 H F ---- 电子云 H F ------- 电子云 H F ------- 氢 键 氢键 氢键 氢键 氢键 氢键 二、氢 键 H很小,X、Y又比较大,H与X、Y接触后,第三个电负性大的原子就很难再接近H,这是具有饱和性的原因 。 a.饱和性: H X Y Z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考试题库及答案.pdf VIP
- 供应商月评分表单.doc VIP
- 2023年山西应用科技学院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年中级保洁员(四级)《理论知识》考试真题(题后附答案及解析).pdf VIP
-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语文试卷含详解.docx VIP
- 烟花爆竹-压药与造粒安全操作规程.docx VIP
- 军队文职考试2022年军队文职《公共科目》真题及解析回忆版.pdf VIP
- 2022年通用技术1_技术试验及其方法.pptx VIP
- 2021年军队文职公共科目真题(含详细答案解析).pdf VIP
- WS∕T 229-2024 尿液理学、化学和有形成分检验.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