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重组 第一节 细菌的遗传基础和遗传分析 一、细菌的遗传基础 (二)细菌染色体 1、概念:每个细菌的细胞中都含有一条大型的环状裸露双链DNA分子,称细菌染色体。 2、长度:250~3500um 3、状态:折叠状态 4、细菌染色体基因组的特点(自学) (三)细菌质粒 1、概念和结构 概念:独立于细菌染色体外能进行自主复制的小型环状裸露的DNA分子,一般为细菌染色体的1/10~1/100。 根据F因子,细菌分为: 二、细菌的遗传分析 (一)细菌接合 概念:就是通过细菌细胞的直接接触,把供体细胞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受体细胞,从而实现遗传重组的过程。 1、方式:雌雄细菌接触,雄性细菌表面的性纤毛和雌性细菌的受体结合,形成细胞间的原生质通道,称接合管,雄性细菌的遗传物质通过接合管传递给雌性细菌,并进行遗传重组。 肺炎双球菌的两个品系 格里菲斯(Griffith)的实验 肺炎球菌的转化实验: 1.无毒R型→小鼠成活→血液中重现R型 2.有毒S型→小鼠败血症死亡→血液中重现S型 3.有毒S型(65℃杀死)→小鼠成活→无细菌 3.无毒R型+有毒S型(65℃杀死)→小鼠败血症死亡→血液中重现S型活菌 结论:在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有较耐高温的转化物质进入R型→R型转化为S型→无毒变为有毒 埃弗里(Avery)的实验 用生物化学方法证明转化物质是DNA: Avery从S型细菌中分别抽提出DNA、蛋白质和荚膜物质→把每一种成分分别同活的R型细菌培养→发现只有DNA能把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结论:DNA是转化因子,是遗传物质。 第二节 噬菌体的遗传基础和遗传分析 病毒的构成:蛋白质外壳+包被在内的核酸 染色体倍数:单倍 根据遗传物质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根据宿主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一、噬菌体的遗传基础 (一)构造(T偶数噬菌体) 二、噬菌体的遗传分析 (一)噬菌体的杂交方法 主要采用混合感染的方法,即两种不同基因型的噬菌体同时感染一个细菌,这两种噬菌体相当于杂交的两个亲本。 (二)T2噬菌体的杂交分析 (三)T2噬菌体的两点测验 3.绘制连锁图 1、噬菌体DNA侵入细菌(供体细菌)→复制的同时,裂解菌体DNA成碎片。 2、在细菌内,噬菌体合成自身的蛋白质外壳→包装噬菌体DNA,偶尔也包装细菌DNA片断→转导噬菌体。 3、转导噬菌体吸附于另一细菌上(受体细菌)→将供体菌的基因导入受体中,与受体DNA同源区配对,交换重组。 这种转导中细菌染色体的所有基因都有同等的机会被转导,称普遍性转导或随机转导。 1、λ噬菌体整合到细菌染色体的特定位点-gal基因(半乳糖发酵)和bio(生物素合成)之间。 2、通过交换切离细菌染色体时,正确切离形成 λ噬菌体,偶尔错误切离形成带有gal基因或bio基因的噬菌体,称转导(缺陷)噬菌体。 3、转导噬菌体(如gal+)侵染另一细菌(如gal-),并整合到其染色体,就将供体基因转移给受体菌,形成杂基因子。 这种转导只能转移细菌染色体上的特定基因,称局限性转导。 烟草花叶病毒 腺病毒 T4噬菌体 爱滋病病毒 头部-双链DNA分子+蛋白质外壳 尾部 尾轴-中空的针状结构 尾鞘-包在尾轴外 基板 尾钉 尾丝-可吸附于宿主表面 由蛋白质构成 (二)噬菌体的侵染过程 烈性噬菌体: 尾丝固定于大肠杆菌,DNA注入→破坏寄主细胞DNA→合成噬菌体DNA和蛋白质→组装成许多子噬菌体→ 溶菌酶裂解细菌→释放出大量噬菌体。 观察: 如果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密集生长→形成一个不透明层,称菌苔→受噬菌体侵染后,细菌死亡→菌苔上出现透明区域,称噬菌斑→不同噬菌体能形成不同的噬菌斑→可以加以鉴别。 温和噬菌体: 噬菌体DNA侵入细菌→通过配对交换,插入细菌染色体(分别称原噬菌体和溶源性细菌)→随着宿主细菌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很少一部分溶源菌中原噬菌体脱离整合状态,产生子噬菌体而导致细菌细胞裂解。 * * 第一节 细菌的遗传基础和遗传分析 第二节 噬菌体的遗传基础和和遗传分析 DNA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 DNA呈线状 二倍体,常染色体上基因成对 裸露的DNA分子 DNA呈环状 单倍体,基因单个存在 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 (一)细菌细胞 P155 图6-1 大肠杆菌折叠模式图 结构 转移区和转移起点-合成与转移有关的蛋白质 自我复制区-参与质粒的自我复制 插入区-与细菌染色体同源区配对、重组,插入细菌染色体。 2、质粒的种类 (1)致育因子(F因子,F质粒) F因子作用-使细菌表面产生性纤毛,能进行杂交。 F因子结构 原点(origin)-染色体转移和复制的起点 致育基因(F基因)-使细菌表面产生性纤毛 配对区段-和染色体的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