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一章中医临床各科病证护理.
第十一章 中医临床各科病证护理
第一节 中医内科病证护理
导学
掌握中医内科临床常见病证一般护理方法和辨证施护要点;熟悉中医内科病证临床特点;了解各病证护治法则。
一、中医内科病证临床特点
(一)病证特点:内科病证的发生取决于正气与邪气的盛衰和邪正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正能胜邪,则病邪难以侵入,机体的阴阳平衡,则不发病,即《素问》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即或发病,一般也很轻浅,易于康复;若正不胜邪,邪气乘虚而人,机体的阴阳平衡遭到破坏,疾病常会发生,即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若邪气较盛,正气较弱,则发病较重。
临床病证的发生形式、轻重缓急、属性、演变转归等,往往受到人体体质、情志、行为和病邪性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1. 体质的影响:体质的差异常常影响人体对某种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影响着病证的发生和发展变化趋势。一方面,临床上常可见到肥人多痰湿,善病胸痹、中风;瘦人多虚火,易患痨嗽、便秘;年迈肾衰之人,易患腰痛、耳鸣;阳气素虚者,易患寒证;阴气虚者,易患热证。这些都是体质的特殊性导致对某种致病因素或疾病的易感性。另一方面,正气较强之人感受寒邪,可出现发热、头痛、恶寒等太阳证;而阳气素虚之人感受寒邪,则出现不发热但恶寒、四肢逆冷、下利清谷的邪陷三阴证。这是由于体质差异性导致病证发生和变化趋势的不同。
2. 情志的影响:情志是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客观反应,因情志变化是以脏腑的功能活动为基础,过于激烈的、持久的情志活动,往往引起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病。暴发性的情志刺激如暴怒、暴喜、暴忧、暴恐,可以造成气血突然逆乱,常可引起眩晕、心痛、中风等病证的发生;长期忧思不解、情志抑郁,常致气结不行,出现呕吐、心悸、失眠、胸痹等病证。
3. 生活行为习惯的影响: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健康的重要保证。《素问·上古天真论》云:“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但是不良的行为习惯或生活方式是内科病证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例如嗜食肥甘厚味,加上贪逸少动,容易发生胸痹心痛病证;饮食不规律或长时间工作劳累,就容易发生胁痛、胃脘痛等病证;过度纵欲或性生活不节,可导致阳痿、淋证的发生。
4. 时间的影响:内科病证的发生及其演变,与阴阳盛衰消长变化和五行生克规律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按运气学说的观点,每年运气的太过或不及影响着病证的发生。四季气候主令不同,每季的常见病也不一样。春季多风,气温转暖,多发风病、热病;夏季炎热多雨,多病湿热、泻痢;秋季多燥,气温转凉,多发燥病、咳喘;冬季寒冷,多病肾虚、痹病。就一日而言,一般病证大多有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的变化规律。有些疾病则有特殊的变化规律:如哮喘发作的时间多在寅时(3~5时),因寅时为肺经主时,此时足厥阴之气交于手太阴肺经,又为足少阴肾经对应时,肺肾气虚,阳不能制阴,故哮喘患者多在寅时发作或病情加重。
5. 地域的影响: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可使某些病证的发生率有所不同:气候寒冷,痹证、哮喘等病证多发;南方气候炎热多雨,湿热病、温病多见。
6. 病邪的影响:
(1)影响病证属性:除少数由于先天因素和因虚致病外,邪气是绝大多数内科病证发生的重要条件,有时甚至是决定因素,而且邪气还影响所发病证的病理属性。一般来说,阳邪易导致实热证,阴邪易致虚寒证。湿热致病,常以热证为多,寒证较少;寒邪致病常以寒证为多,至于化热则大多数需要经历一定的过程。
(2)影响发病形式:一般感受风、燥、暑、热、疫疠之邪,或食物中毒,或强烈的精神刺激,往往可使气血顿生逆乱,故发病较急;而饮食失调、情志抑郁、劳倦过度等,大多是逐渐引起脏腑气血失和,所以一般发病较缓慢。可见病邪对于发病的形式有重要影响。
(3)影响发病部位:不同的病邪致病,其首发病位各不相同。六淫之邪多从皮毛、口鼻而人,其发病多在肌表;情志致病,饮食所伤,发病多在气血和脏腑。《灵枢经·百病始生》云:“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忧思伤心,重寒伤肺,忿怒伤肝。”说明邪气对发病的部位有重要影响。
(二)内科病证的分类 一般分为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两大类。外感热病,根据感受邪气的不同,可分为伤寒与温病。内伤杂病包括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功能失调所导致的诸多病证。临床依照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生理病理变化,将内伤杂病分为肺系病证、心脑病证、脾胃肠病证、肝胆病证、肾膀胱病证、经络肢体病证和气血津液病证。
外感病证:是指感受外邪,正邪相争,导致脏腑功能失常所出现的一类病证。其常见病证包括感冒、风温等。
肺系病证:是指在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影响下,肺脏功能失调及发生病理变化的一类病证。其常见病证包括咳嗽、哮病、喘病、肺痨等。
心脑病证:指由于情志所伤,禀赋不足,年老体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地理试卷(一)课件.pptx VIP
- 广州洪德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pdf
- 广州市人民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文本+图纸).pdf VIP
- 关于烹饪的策划书3.pptx
- WALL·E《机器人总动员(2008)》完整中英文对照剧本.pdf VIP
- LDT 99.13-2008 建设工程劳动定额市政工程-维修养护工程.docx
- 实验报告之spss频数分析.docx VIP
- 新教科版科学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可打印).docx
- 2022年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整理版).doc
- 某小区高楼变频恒压供水系统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