帧中继网接入设备FRAD.ppt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帧中继网接入设备FRAD

5. 帧中继(Frame Relay, FR) 帧中继 (Frame Relay,FR)是一种只是简单地提供面向连接的、将数据从甲地传递至乙地的、廉价的、中速的公共网。 其产生是由于近20年技术变化和发展。 20年前,采用电话线的通信是低速的、模拟的、不可靠的,而计算机本身性能较差,且造价高。这样就需要复杂的协议来屏蔽差错,而用户计算机要具有这种功能,其成本又太高。 现今租用的电话线可以是高速的、数字的、可靠的,而计算机的性能有很大的提高,价格又便宜。这样只要简单的通信协议,且大部分处理可由用户计算机自行处理,不需要网络来处理。 特征: 工作在OSI/RM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帧中继使用永久虚电路(PVC)来建立通信连接,并通过虚电路实现多路复用 用链路层的HDLC帧来封装各种不同的高层协议,如IP、IPX、AppleTalk等 适用于在WAN上实现LAN的互联 传输速率一般为56Kbps~45Mbps F.R与OSI/RM的对应关系 F.R是CCITT和ANSI标准,定义了在公共数据网(PDN)上发送数据的流程,属于高性能的链路层协议。 它对应于OSI层次模型的最下二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高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X.25 OSI F.R 帧中继 物理层 帧中继从网络的体系结构上看,帧中继和X.25之间的一个区别在于帧中继只使用两个通信层:物理层和帧模式承载服务链接访问协议(LAPF)层。这些层分别对应于OSI模型中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如图5-6所示)。 图5-6 帧中继通信分层和OSI模型分层比较 F.R网络的组成 图5-5 帧中继WAN 帧中继技术是由X.25分组交换技术演进而来的,由于光纤通信的误码率低,为了提高网络速率,省去了很多在X.25分组交换中的纠错功能,使帧中继的性能优于X.25分组交换的性能。 帧中继的ITU-T标准于1984年提出,以满足高容量、高带宽的WAN提出的要求。其他附加的标准于1990年、1992年及1993年通过,以适应帧中继的发展需要。起初,帧中继的最常见的实施速度为56 kb/s和2 Mb/s。 帧中继类似于X.25网络,都是点对点的交换网络。帧中继技术的设计是为了尽量减少X.25协议中用户端和网络内部的开销,它与X.25的区别是: 1) 呼叫控制分组和用户分组采用不同的信道传输。这样,中间结点就无需维护有关呼叫控制的状态信息。 2) 逻辑连接的多路复用和交换将在网络第二层,而不是在第三层实现。减少了一层网络处理环节。 3) 中间结点间的数据传输没有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端到端(传输的源结点和目的结点)的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将在高层协议中实现。 与X.25技术相比,帧中继技术的最大不足是放弃了连接的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帧中继技术的优点是它简化了传输的操作过程。用户与网络接口的操作和内部网络的操作都有不同程度的简化。这样,可以在帧中继网络中得到低延迟、高传输速率的性能。 帧中继与X.25不同 X.25强调网内数据传输的高度可靠性; 帧中继则着眼于数据的快速传递,最大程度地提高网络的吞吐量。 帧中继具有高的网络吞吐量、低延时等特性,向用户提供的入网速率可由低速到高速(64Kbps ~2.048Mbps); 帧中继是传送和交换数据单元的一种技术。 (1)帧中继的协议结构 (2)帧中继的功能:完成OSI物理层和链路层核心层的功能,将流量控制、纠错等留给智能终端去完成。 (3)帧中继接入模型 帧中继网中的设备分两类: 帧中继网接入设备FRAD: 属于用户设备。 如支持帧中继的主机、桥接器、路由器等。 帧中继网交换设备FRS: 属于网络服务提供者设备。 如T1/E1一次群复用设备和帧交换结点机。 F.R的工作原理 本质上仍是分组交换技术,但舍去了X.25的分组层,仅保留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以帧为单位在链路层上进行发送、接收、处理 在链路层上完成统计复用,实现帧定界、寻址、差错检测;但省略了帧编号、重传、流控、窗口、应答、监视等功能 帧出错或发生阻塞时,仅仅简单地丢弃;重传、纠错和流控在端设备中由上层协议(如TCP)完成 (这是因为F.R是基于光纤线路的,而光纤线路误码率很低,无需点到点纠错) F.R用数据链路连接标识符DLCI来标识虚电路(最多1024个),不同的DLCI在链路层上实现了复用

文档评论(0)

7598659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