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2末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4.12末论文

生本教育——让语文课堂返璞归真 西张小学 杨 娟 “给学生恰当的而不过分的指导。” “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自己学习。” “由认知规律决定 ”“从一种对自己有意义的活动中学习,速度最快。” ——摘自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 近年来,由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提出的关于生本教育的理论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生本”顾名思义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新课程强调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如何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实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这一教育理想。 生本教育提出对课堂进行根本的改造,使之成为儿童自己的课堂。具体说来,教师所要做的事情就是:积极地旁观;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教师的角色时而是活动的促进者、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得体的协调者、资源的开发者、得法的组织者,时而又是“顾问”与“同伴”,“顾问”角色其行为特征是“指点”;“同伴”角色,旨在参与合作,教师以同伴身份参与学生的活动。生本课堂是学生成长的地方。 “生本课堂”的思想强调教育的终端是学生,起点也是学生!从教师设计教学流程到师生参与课堂教学,无不因学生而开始。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下面我就自己两个时期设计的《“扫一室”和“扫天下”》一课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生本教育的意义: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懂得人既要顶天立地,又要脚踏实地;实现远大的志向,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道理。 2.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3.使学生感悟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能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教学难点: 使学生感悟理解“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现实意义。 〖设计一〗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扫一室”和“扫天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扫一室”和“扫天下”》。师生书写课题。 2.出示句子: “年轻人,怎么弄得这么乱呀?为什么不把屋子打扫干净呢?” “大丈夫活在世上,要干的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业,要扫除的是天下一切不平之事,哪里会花心思去清扫小小的一间屋子呢?” “年轻人,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 2.逐组进行,纠正问题,评星。 二、细读感悟 了解陈蕃特点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 读完这一自然段,说说你对陈蕃的了解。 指名说,评价,评星。 体会“生活懒散” 1.指名读课文对陈蕃“生活懒散”的描写。 2.抓住“着实 肮脏 皱起了眉”。 理解“扫一室”“扫天下”的含义 过度:自由谈疑惑 1.师生回忆前面金钥匙学过的解疑方法。出示金钥匙。 2.出示小组学习要求: 组长可以这样组长大家学习: 全组带着问题齐读2-5自然段. 自己安静思考一分钟。 大家畅所欲言,发表看法。 推选发言同学,准备汇报本组讨论结果。 讨论结束,请坐姿示意老师。 3.分组自学,教师巡视。 4.汇报学习。评星。 出示句子:大丈夫活在世上,要干的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业,要扫除的是天下一切不平之事,哪里会花心思去清扫小小的一间屋子呢?” 理解两个“扫” 讨论“扫一室”“扫天下”的含义。(小事情;大事业) 体会揣摩反问句语气 师:薛勤是怎样想,怎样说的? ⑴出示:此人年少而有大志,但连小事都不愿意做,怎么能做成大事呢? 年轻人,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 ⑵这两句话的意思还可怎样表达? ⑶同桌讨论,指名回答。 对比读,体会反问句语气。 三、领悟现实意义 出示最后一自然段。 自由想象说:陈蕃会沉思什么? 出示陈蕃资料。学生自读。 师:现在你有什么要给自己说的吗?指两名说。 作业:背诵名言。(总结评星情况。) 这样的设计表面上重视学生自主质疑,在教学预设中有这样的环节,如“你从哪里知道的?”但这样的质疑往往流于形式,走过场而已。真正的问题还是老师提出的,然后学生的读书、交流都是围绕着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学生的回答也是顺着老师的启发,往老师预先设计的一个个圈套里钻。 我们经常会发现在教学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发现自己失败了学生不领情,因为教育不可能像修剪树苗对学生进行外在的改造,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开展教学活动! 在我们这个小班化的教学背景中,我校推行的“关注每一个”理念显得指引性、目标性极强。同时也向我们提

文档评论(0)

zw404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