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精品参考资料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㈠、百家争鸣
1、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①、井田制趋向瓦解、分封制趋向崩溃、士受到重用并提出本阶层主张;
②、私学的创办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形成了诸子百家。
2、主要流派
①、道家:老子主张世界的本原是道、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世界万物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庄子主张世界万物都相对、放弃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自由。
②、法家: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符合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③、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
④、儒家:孔子主张仁、以德治民、克己复礼、有教无类;
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荀子主张仁义施政、君舟民水、性本恶。
3、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和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㈡、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形成:春秋晚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
2、发展: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并吸收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
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㈠、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
1、形成背景
①、汉武帝初期社会危机加剧: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
②、道家无为而治思想不适应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需要。
③、汉武帝举贤良对策,选拔人才。
2、代表作品:《春秋繁露》、《天人三策》
3、思想主张: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三纲五常。
4、历史意义:他的主张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需要;
汉武帝加以实行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国家统一。
2、措施:起用儒学家参政,以儒家五经为教科书〔诗书礼易和春秋〕,兴办太学和郡县学。
3、影响: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三、宋明理学
㈠、产生背景: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地位;汉唐以来三教合一趋势的推动;
两宋时期社会矛盾尖锐,统治阶级需要新的统治思想。
㈡、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1、程朱理学: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核心思想);格物致知(认识论);朱熹特别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2、陆王心学: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核心思想);致良知、知行合一(认识论)。
3、二者异同
①、同:都继承了孔孟思想、主张理是宇宙万物本原、以纲常伦理维护君主专制、重视主观意志的作用。
②、异:
a、对天理的定义不同:程朱认为是外在的理〔客观唯心主义〕,陆王认为是内在的心〔主观唯心主义〕。
b、认识理的方法不同:程朱主张格物致知,陆王主张知行合一〔通过反省内心得到天理〕。
㈢、理学影响
1、消极影响:用纲常伦理约束人们,维护君主专制,扼杀了人的自然欲求。
2、积极影响:注重气节品德,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四、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产生背景: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封建制度腐朽,社会矛盾尖锐;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江南工商业者的经济实力增强;文化上文化专制钳制了思想。
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①、离经叛道的异端李贽:认为是非标准应根据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挑战正统思想,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主张,强调人的正当私欲。
②、黄宗羲: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工商皆本。
③、顾炎武:提出经世致用思想,主张到实践中求真知;区别对待亡国与亡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④、王夫之的唯物思想: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知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
3、历史影响:明末清初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强调人的价值及其决定作用,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
一、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㈠、智者学派
1、产生背景:古希腊工商业的繁荣和民主政治的发达,平民地位提高和积极参政。
2、思想主张: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特别强调人的价值;反对迷信,强调自由;
主张法律应体现人性,个人应有自己的道德标准。
3、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评价:强调了人的价值,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的本质)。
4、历史影响:①积极影响:智者运动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pptx VIP
- 《质量管理》ppt课件.pptx
- 初中英语2025届中考动词考点分类讲解练习(实义动词+系动词+助动词+情态动词).doc
- 驾驶员交通安全教育培训讲座PPT课件.pptx
- 2025年考研管综真题及答案解析.pdf VIP
- 上交大《护理伦理学》教学资料 教学课件 第一章.ppt VIP
- 2022-2027年中国福建省港口市场规模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docx
-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屈原列传》《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情景式默写(含答案).docx VIP
- 上交大《护理伦理学》教学资料 教学课件 第九章.ppt VIP
- 十大明星函数说明.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