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小学数学教育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docVIP

如何使小学数学教育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如何使小学数学教育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如何使小学数学教育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小学数学教育除了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数学知识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人类文明的成果等重要使命。目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小学数学教育走入了一些误区,教师为分数而教,学生为分数而学,1分能决定教师的好坏,1分能决定学生的前途命运,甚至个别教师为了1分改试卷、改分数,弄虚作假,或者在考场内给学生说答案等等,因此受到通报批评的枚不胜举,学校用一次考试来衡量教师一年的教学效果,导致部分学困生对数学望而生威,甚至望而却步,极大的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不能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教学中仅限于对数学知识的传授,不能合理地渗透数学文化内容,不能有效地组织学生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和方法,在教学中缺少等待,让学生进行思考的时间少,教师讲解得多,以讲代学,作业机械重复,大搞题海战术,学生负担加重,做题只求数量,不管质量,每次搞质量分析时,教师谈分数的多,谈教法、谈学法和教学反思的少。以上种种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数学教育的发展,削弱数学教育的效果,使数学教育的有些功能被异化。 那么,如何使数学教育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真正使数学成为学生喜爱的学科,从而发挥数学教育的基本功能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对数学教学认识谈一些个人的思考,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供各位同仁讨论和研究。 一、充分挖掘数学自身的魅力,让学生热爱数学。 数学的魅力无处不在,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不断充实和挖掘数学中新奇有趣的事实和现象,让学生觉得数学很奇妙,数学有意思!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真正地喜爱数学这门学科。如学了比的知识后,可让学生了解“黄金比”, (即将整体一分为二,较大部分与较小部分之比等于整体与较大部分之比,其比值为1∶0.618或1.618∶1,即长段为全段的0.618。0.618被公认为最具有审美意义的比例数字。上述比例是最能引起人的美感的比例,因此被称为黄金分割)。使学生体验到世上美的事物都符合“黄金比”这一规律,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睛观察世界,揭示周围事物的数学本质,让学生充分感悟数学的美、体验数学的博大精深;人体的黄金规律:(1.上.下身比例:以肚脐为界.上下身比例应为5比8.符合[黄金分割]定律 2.胸围:由腋下沿胸部的上方最丰满处测量胸围.应为身高的一半. 3.腰围:在正常情况下.量腰的最细部位.腰围较胸围小20厘米. 4.髋围:在体前耻骨平行于臀部最大部位.髋围较胸围大4厘米. 5.大腿围:在大腿的最上部位.臀折线下.大腿围较腰围小10厘米. 6.小腿围:在小腿最丰满处.小腿围较大腿围小20厘米. 7.足颈围:在足颈的最细部位.足颈围较小腿围小10厘米. 8.上臂围:在肩关节与肘关节之间的中部.上臂围等于大腿围的一半. 9.颈围:在颈的中部最细处.颈围与小腿围相等. 10.肩宽:两肩峰之间的距离.肩宽等于胸围的一半减4厘米.)再如学了“因数和倍数”后,让学生去寻找“完美数”,(已知自然数a和b,如果b能够整除a,就说b是a的一个因数,也称为约数。显然,任何自然数a,总有因数1和a。我们把小于a的因数叫做a的真因数。   例如6,12,14这三个数的所有真因数:   6: 1, 2, 3; 1 + 2 + 3 = 6   12: 1, 2, 3, 4, 6; 1 + 2 + 3 + 4 + 6 = 16 12   14: 1, 2, 7; 1 + 2 + 7 = 10 14 像12这样小于它的真因数之和的叫做亏数(不足数);大于真因数之和的(如14)叫做盈数或过剩数;恰好相等的(如6)叫做完全数,也称为完美数。使学生认识到原来看似很平凡的一个数,其中却隐藏着这么多的奥秘,从而让学生觉得数学有意思;再如学了“找数列中规律”后,向学生讲述天文学家观察太阳系中各行星和太阳的距离这一数列后,发现在其中火星和木星与太阳的距离这两个数之间不符合这一数列的排列规律,通过计算后确认其间肯定还有另处的行星,果然后来的天文学家发现了“谷神星”、“智神星”等许多小行星,从而使学生觉得数学真了不起,产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数学学习不但要让学生会算买10斤白菜多少钱,汽车8小时能跑多少路,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卫星是怎么上天的。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关键是我们数学教师要去搜集,要广泛阅读相关的数学读物,不断充实自己的数学知识宝库,同时要组织学生阅读数学读物,师生在数学阅读中同成长,小学数学虽然姓“小”,但只有让它置身于“大数学”的滚滚洪流和

文档评论(0)

ds2fds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