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个有趣的扑变换问题
五个有趣的拓扑变换问题
????如果你喜欢那个 HYPERLINK /blog/archives/5077 空间想象能力挑战,你一定会喜欢 V. V. Prasolov 的 Intuitive Topology 一书。书中的第一章有五个非常经典的“拓扑变换”类谜题,在此与大家分享。注意游戏规则:我们假设所有物体都是用橡胶做成的,可以随意地拉伸、挤压、弯曲,但不允许切断、粘连等任何改变图形本质结构的操作。
????1. 能否把左图连续地变形为右图?
??????
?????2. 能否把左图连续地变形为右图?
??????
?????3. 左图所示的立体图形表面画有一个圆。能否通过连续变换,把这个圆变到右图所示的位置?
??????
?????4. 在一个轮胎的表面上打一个洞。能否通过连续变换,把这个轮胎的内表面翻到外面来?
??????
?????5. 能否把左图连续地变形为右图?
??????
?????????????????1. 能否把左图连续地变为右图?
??????
?????答案是可以的,如下图所示:
??????
?????这意味着,假如人类的身体可以像橡胶人一样任意变形,那么用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做成两个套着的圆环之后,我们可以不放开手指,把圆环给解开来。 Algorithmic and Computer Methods for Three-Manifolds 一书里画了一张非常漂亮的示意图:
??????
?????更加有趣的是,如果仅仅是手腕上多了一块手表,上述方案就不能得逞了:
??????
?????2. 能否把左图连续地变为右图?
??????
?????答案是可以的,如下图所示:
??????
?????3. 左图所示的立体图形表面画有一个圆。能否通过连续变换,把这个圆变到右图所示的位置?
??????
?????答案是可以的,如下图所示:
??????
?????4. 在一个轮胎的表面上打一个洞。能否通过连续变换,把这个轮胎的内表面翻到外面来?
??????
?????答案是可以的。首先,作出如下图所示的连续变换。可以看到,一个表面有洞的轮胎本质上等于两个粘在一起的纸圈!不过,注意纸圈 1 和纸圈 2 的地位不太一样:一个是白色的面(即最初轮胎的内表面)冲外,一个是阴影面(即最初轮胎的外表面)冲外。现在,把纸圈 2 当成原来的纸圈 1 ,把纸圈 1 当成原来的纸圈 2 ,倒着把它们变回轮胎形,轮胎的内外表面也就颠倒过来了。
??????
?????有趣的是,把轮胎的内表面翻出来之后,轮胎上的“经线”和“纬线”(姑且这么叫吧)也将会颠倒过来:
??????
????? HYPERLINK /wiki/File:Inside-out_torus_(animated,_small).gif Wikipedia 上有一个巨帅无比的动画,直接展示出了把一个圆环面的内表面翻到外面来的过程。此动画看着非常上瘾,小心一看就是 10 分钟!
??????
?????5. 能否把左图连续地变为右图?
??????
?????答案是可以的。首先,作出如下图所示的连续变换,于是就变成了问题 1 中的图 (a) 。再利用问题 1 的办法,即可变出我们想要的形状来。
??????
附:空间想象能力挑战:把左图连续地变换为右图
????为了说明“同痕”这一概念直观上并不容易把握,《The Knot Book》一书中举了一个经典的例子。如下图,左图是一个有三个洞的立体图形,右图是被挖出了三条通道的立方体(但其中一个通道在另一个通道上缠绕了一圈)。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两者之间竟然是同痕的,换句话说前者可以连续地变形成为后者。你能想象出这个变换过程吗?
??????
????下面是其中一种想象的方法(选中显示):从右图出发,让左起第一个通道的两头靠在第二个通道上,并在第二个通道上滑动。把上面的那头沿着第二个通道滑到底面,把下面的那头沿着第二个通道滑到顶面,你会发现此时立方体内的通道不再打结了。接下来,把通道都拉直,把整个立方体拍扁了捏一捏,很容易就变成左图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科室全成本核算.ppt VIP
- (完整版)幼儿园五年发展规划【可编辑版】.docx VIP
- 福克纳 A Rose for Emily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英文原文+译文).pdf VIP
- 高考数学总复习《函数性质》专项测试卷及答案.pdf VIP
- 课题申报书: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研究.docx VIP
-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含单元备课).pdf VIP
- 湖北省武汉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2025年秋期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核心素养教案(教学反思有内容+二次备课版).docx
- 初中整本书阅读系列之《红星照耀中国》第8-9篇 同红军在一起PPT课件.pptx VIP
- 2024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精讲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