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工商业的管理 秦汉时管理官府手工业的官署叫工官。 (1)秦朝: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统一度量衡、货币,为工商业发展统一标准; 从秦律看,政府对经济生活控制相当全面、具体,管理已达非常严密程度; (2)汉朝: 有专门对“市”的管理机构; 汉武帝推行盐铁官营制度,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2014全国大纲12)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 ( ) 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 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 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 ? 解析:试题考点古代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中禁止商人“衣丝乘车”到“假两千石”以及“倡乐”“奢侈”等信息说明传统重农抑商政策受到现实的挑战,故本题选择D项。A说法错误,封建社会抑商政策一直没有改变;B C与材料信息不符。 三、秦汉统治思想的演变 (1)治国思想变化: ①秦朝——法家思想(加强镇压,实行暴政); ②西汉初年——黄老思想(“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③西汉汉武帝开始——儒家思想。 (2)思想专制: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 面临问题 董仲舒学说 积极 局限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 制定道德标准 “三纲五常” 王国问题 边境问题 土地兼并 神学迷信色彩 维护封建专制 和等级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 发展儒学 思想专制 加强君权 抑制暴政 稳定社会秩序 发扬传统美德 特点:糅合法家、道家和阴阳五行家思想; 顺应统治者需要。 董仲舒新儒学 西汉董仲舒对先秦儒学进行解释发展而形成的新儒学,有利于国家巩固和专制统治,其主张被汉武帝采纳,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   A.仁者爱人 B.民贵君轻   C.天人感应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解析】:董仲舒是在继承先秦儒学中“仁政”、“民本”等思想,兼采阴阳五行诸子百家之说,建立起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适应了地主阶级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并为后世所效仿。董仲舒的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是新儒学思想基础。 “董仲舒是西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这一观点 A.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B.肯定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张 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  D.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 解析:大一统思想的基本精神主要包括政治一统、思想一统和民族一统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材料反映的是对儒家思想局限性的否定,因此可排除A、B。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属于“大一统”学说。 (2014全国新课标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解析:A说法本身是错误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选项正确,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说明皇帝与其他人存在等级差别。C说法中的两者没有必然关系。D说法不是材料强调的内容。 (3)董仲舒新儒学的影响 ②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 积极:①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国家统一; (4)新儒学为什么能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1)现实需要:汉武帝时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大一统局面巩固,以汉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逐渐形成。 (2)董仲舒发展:新儒学迎合了统治者要求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 思想上,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政治上,用儒生参与国家大政,扩大官员队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巩固了统治基础。 教育上,兴办太学和地方教育系统。 (3)汉武帝推崇。 消极:①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遏制了学术思想 的自由发展。②带有封建神学色彩,造成封建迷信思想泛滥。 《史记》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解析:本材料的意思是“公孙弘因为研习《春秋》,而由普通平民晋升到汉朝三公之列,还被封为平津侯。因此出现了天下

文档评论(0)

文档精品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03200221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