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微生物学第一章病毒案例.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溶原性是细菌的遗传特性,即每个溶原性细菌的子细胞一般也是溶原性的。 在溶原性细菌内的温和噬菌体核酸称原噬菌体。 原噬菌体不同于营养期的噬菌体,它没有感染性,对宿主一般无不良影响。 细菌的溶原性 溶原性细菌的特征: 1. 具有产生噬菌体的潜在能力:溶原性细菌培养时,大多数原噬菌体不进行营养繁殖,但少数会自发脱离染色体,导致细菌裂解。 2. 具有抗同原噬菌体感染的“免疫性”。即溶原性细菌对其本身产生的噬菌体或外来的同源性噬菌体不敏感,这些噬菌体虽然可以进入溶原性细菌,但不能增殖,也不能导致溶原性细菌细菌的裂解。 3. 溶原性细菌的复愈。溶原性细菌有时会丢失原噬菌体,又成为非溶原性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的非溶原化,此时,溶原性细菌并没有发生裂解。 4. 获得新的生理特性。如白喉杆菌只有感染了特定的原噬菌体后,才会产生白喉毒素,引起被感染机体发病。 第四节 病毒的培养 一、病毒的培养特征 二、病毒的培养基 三、病毒的培养 一、病毒的培养特征 (一)病毒在液体中的培养特征 将噬菌体的敏感细菌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中,经培养后敏感细菌均匀分布在培养基中而使培养基浑浊。然后接种噬菌体,敏感细菌被噬菌体感染后发生菌体裂解,原来浑浊的悬浮液变成透明的溶液。 (二)病毒在固体培养基中的培养特征 将噬菌体的敏感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许多菌落,当接种稀释适度的噬菌体后引起点性感染,在感染点上进行反复的感染过程,宿主细菌菌落就一个个地被裂解成一个个的空斑,这些空斑就叫噬菌斑。 二、病毒的培养基 敏感细胞要具备如下条件: 1. 必须是活的敏感动物或活的敏感动物组织细胞; 2. 能提供病毒附着的受体; 3. 敏感细胞内没有破坏特异性病毒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病毒是专性寄生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才能生长繁殖的微生物。所以病毒的培养基——活的敏感细胞。 三、病毒的培养 (一)动物病毒的培养 动物病毒的培养方法有动物接种、鸡胚接种和组织培养技术。 现在动物接种很少用,仅柯萨奇A病毒组(肠病毒)的分离仍用此法。鸡胚接种常用于分离流感病毒,鸡胚的羊膜腔和尿囊腔用作常规注射部位,如痘病毒被注射入绒毛尿囊膜上,以呈现在尿囊膜表面的痘斑或痘疱进行计数。 鸡胚注射 (二)噬菌体的分离培养 用双层琼脂法培养。 首先制作底层琼脂培养基:适合某种宿主细菌的生长; 再制作含宿主细菌的软琼脂培养基,加入噬菌体,倒入先前制作的琼脂平板上,凝固后培养。 第五节 病毒对物理、化学因素的抵抗力 及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去除效果 一、病毒对物理因素的抵抗力 二、病毒对化学因素的抵抗力 三、病毒对抗菌物质的抵抗力 四、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和在污水处理过程中 的去除效果 一、病毒对物理因素的抵抗力 1. 温度 一般情况下,高温使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衣壳受损伤,高温对病毒蛋白质的灭活比对病毒核酸的灭活要快。 2. 光及其他辐射 (1)紫外辐射:紫外光可以使病毒的核酸受到损伤。 UV促使胸腺嘧啶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 尿嘧啶水合反应 (2)可见光: 日光对病毒也有灭活作用 (3)离子辐射:X射线射线对病毒也有灭活作用。 3. 干燥 相对湿度较低时,病毒存活时间较短,反之,相对湿度较高,则病毒容易存活。 二、病毒对化学因素的抵抗力 病毒的灭活分为体内灭活和体外灭活。 体内灭活的化学物质有:抗体和干扰素 抗体:是病毒入侵有机体后,由机体产生的一种特异性蛋白,用以抵抗入侵的外来病毒。 干扰素:宿主抵抗入侵病毒而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可以诱导宿主产生一种抗病毒蛋白,使病毒灭活。 二、病毒对化学因素的抵抗力 体外灭活的化学物质有:酚、低渗缓冲溶液、甲醛、亚硝酸、氨、醚类、十二烷基硫酸钠、氯仿、去氧胆酸钠、氯(此氯酸、二氧化氯、漂白粉)、溴、碘、臭氧、乙醇、强酸、强碱及其它氧化剂等。 三、病毒对抗菌物质的抵抗力 抗生素:链酶菌、青霉菌、藻类等会分泌出一些抗生物质。抗生素对大多数病毒无灭活作用。 四、病毒在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去除效果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分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是物理过程,以过筛、除渣、初级沉淀为目的; 二级处理是生物过程,以生物吸附、和降解和絮凝沉降为目的,病毒去除率在90%~99%; 三级处理是深度处理。病毒主要是通过三级处理,使废水中的病毒得到灭活。三级处理是继生物处理之后的深度处理,有生物和化学及物理的处理过程。它包括絮凝、沉淀、过滤和消毒(加氯或臭氧)过程,进一步去除有机物、脱氮和除磷。 病毒的化学组成、结构 噬菌体的繁殖过程 病毒和细菌的溶原性(概念:温和噬菌体、溶原细胞) 本章要点 病毒培养基的要求、培养基及在液体、固体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概念:噬菌斑) 病毒的特点 * 备注 第一章 病毒 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 第三章 真核微生物 第四章 微生物的生理

文档评论(0)

44777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