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性腹膜炎.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胆汁性腹膜炎

疾病病因 (1)由于Oddi括约肌痉挛或结石阻塞、十二指肠乳头部位狭窄等而致胆管内压力升高。 (2)由于结石阻塞肝管或胆总管致管壁部分压迫性坏死。 (3)胆管炎症致管壁内感染。 (4)胆道系统憩室或囊肿。 (5)由总肝管或胆总管壁内血管发生血栓形成而致胆管部分坏死。 (6)由于肝硬化而致肝脏退缩。 (7)通过胰管和胆管共同通道开口处胰液反流,而致胆总管组织消化、侵蚀。 (8)解剖学结构上的特点,如胆总管在胆囊管入口处的动脉血供应不足等。 病理生理 胆汁性腹膜炎通常是由于无菌的胆汁溢流入腹腔腔内,胆盐的刺激及其化学毒性所致。若胆汁被污染或原发疾病有感染存在时,可致继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最常见感染的细菌有大肠埃希杆菌、链球菌、肠球菌、克雷白肺炎杆菌及脆弱拟杆菌等,细菌含量常105/ml。胆汁性腹膜炎是急性腹膜炎的一个病因类型。尚无独立的流行病学统计资料。胆汁性腹膜炎病理图并发症:临床上常可出现肠梗阻、腹部包块、发热、少尿和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治疗方案 方案一 胆汁性腹膜炎的治疗取决于胆漏部位和速度,及腹水是否有继发感染。 一般综合治疗应积极采取静脉高营养疗法,补充热量、液体、电解质等,以维持血压、尿量。麻痹性肠梗阻时需肠道插管减压。采用广谱抗生素以预防和治疗继发性感染,尤其应选择对肠道主要细菌有效,在胆汁中浓度高、毒性低的抗生素。认为首选头孢类抗生素最为适宜。因其移行到胆道中的浓度较高,在胆汁的浓度顺序为第3代头孢类抗生素第2代头孢类抗生素第1代头孢类抗胆汁性腹膜炎治疗图生素。 治疗方案 头孢哌酮(先锋必)在胆道中具有较高浓度,且对β-内酰胺酶也较稳定,但对类杆菌作用不明显,若与甲硝唑等配伍使用可取得明显效果。在胆汁中浓度较高的抗生素还有青霉素族、四环素族、氯霉素等。但有时易致耐药。哌拉西林(氧哌嗪青霉素)是一广谱青霉素,对胆道中细菌有治疗作用、且由胆汁排泄、无肾毒性、可供选择。此外,环丙沙星在肝胆汁中也有较高浓度,给200mg环丙沙星后65~70min,在肝胆汁中平均浓度为(56.7±21.6)μg/ml,此值为血清平均值的40倍。 治疗方案 方案二 外科治疗胆汁性腹膜炎通常需及时手术治疗,但手术的指征应个体化。若病人的临床症状迅速恶化,则应立即考虑手术治疗。外科手术主要是对损伤的胆管进行修补,腹腔引流或灌洗等。若外渗的胆汁被包裹局限,或为胆汁瘤可经皮肤穿刺引流。胆囊切除后囊性胆管漏可采用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术或在Oddi括约肌上放置支架,使胆管内压力降低,促进胆汁引流,由Oddi括约肌进入十二指肠,使胆管漏愈合。 胆汁性腹膜炎 大头医生 编辑整理 英文名称 biliary peritonitis 别名 bile peritonitis;choleperitoneum;choleperitonitis 类别 消化科/腹膜、网膜和肠系膜疾病 ICD号 K65.8 概述 胆汁性腹膜炎(biliary peritonitis)是胆汁从胆道系统漏入腹腔引起的腹膜炎症,腹腔内仅有胆汁样液体而无腹膜炎体征者为单纯胆汁性腹水。发病原因主要有: 黄疸尤其梗阻性黄疸者作肝穿刺,经皮穿刺肝总管造影(PTC),胆道系统外伤性破裂,胆系手术缝合不严密或肝胆手术后胆管引流不畅,肝脓肿破裂,胆道系统肿瘤,胆囊扭转,急性胆囊炎囊壁充血、水肿、组织破坏,胆石嵌顿致局部缺血、坏死。发生破裂等。上述任何原因致之胆汁漏入腹腔,由于胆汁刺激形成化学性腹膜炎,很快继发细菌感染或急性化脓、坏疽性胆囊炎穿孔均形成化学性伴有化脓性腹膜炎。 流行病学 胆汁性腹膜炎是急性腹膜炎的一个病因类型。目前尚无独立的流行病学统计资料。 病因 1.胆汁性腹膜炎是由各种病因导致胆汁直接流入或外渗入腹膜腔内引起急性或慢性继发性腹膜炎。其病因如下: (1)胆囊穿孔,最常可见于: ①急性胆囊炎: 胆汁性腹膜炎病因结石性、无结石性和伤寒。 ②外伤: 包括穿透性和钝性。 ③肿瘤: 胆囊癌、胃或横结肠癌侵犯。 ④穿透性消化性溃疡。 ⑤Crohn病。 ⑥特发性。 ⑦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2)肝脏/胆道系统损伤,常见于: 病因 ①肝脏活检。 ②经皮肝胆道造影术。 ③手术后并发症。 ④T型管移位。 ⑤创伤: 包括穿透性和钝性。 (3)自发性胆道胆囊穿孔见于: ①儿童为发育性。 ②成人: 75%

文档评论(0)

整理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