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 古孟津横水镇精品参考资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访古孟津横水镇 一 横水地处黄河南岸,自古为洛阳西北重镇,曾是古代驿道上的州衙府地,卫京洛之咽喉,通晋陕之要道,古往今来为战略要地。再加上横水古寨地处高埠,背山临谷,沟深墙固,四周为缓坡形开阔地,易守难攻,这里更是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史书记载,隋朝末年,群雄纷起,秦王李世民几度亲临战场,出生入死,终于完成了唐朝统一大业。其间,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他统率罗士信、秦叔宝、程咬金、尉迟恭等将领,进逼东都洛阳,讨伐篡隋立国的郑王王世充。在北邙一带,两军激烈战斗,唐军大获全胜,最后迫使王世充开城出降。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为悼念战亡者,唐太宗李世民下诏,择昔日激战之地十处建佛寺,完工后,还命诸臣树碑于各寺,记述其由来,形成了唐代历史上著名的十大寺。其中的昭觉寺,建于洛州(即洛阳)破王世充之处,由虞世南撰碑。而这座规模宏大的昭觉寺,就位于横水村南。   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四月,唐玄宗、肃宗相继去世,代宗李俶(后改名豫)即位。此时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已先后死去,史朝义成为叛军的最高统帅。十月,唐代宗以其子雍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仆固怀恩为诸军节度行营副元帅,与诸道节度使军队及借来的回纥兵会师于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西),进讨驻守洛阳的史朝义。   这月底,唐军列阵于横水,准备与判军展开决战。史朝义命其部将率兵数万,企图阻挡唐军,被前后夹击。史朝义亲率主力10万出城援救,列阵于昭觉寺。唐军发起猛烈攻击,镇西节度使马璘单骑驰入敌阵,英勇奋击,史军阵内顿时大乱。唐军乘势而进,叛军大败。史朝义转战于石榴园、老君庙,又被击败。 这场大战,史军被歼6万人,被俘2万人,唐军彻底收复东都洛阳。眼见大势已去,史朝义率轻骑数百落荒东逃,唐军乘胜追击,迫其自杀。 横水村村名多有变更,如洪水、洪州、横州、横水店、古横州等,辛亥革命后才改为横水,沿用至今。其名字的由来说法不一,目前被多数人认同的是地形山水走势得名说——天下之水多由西向东而流,但该村的两条小河恰是自南向北流,故曰横水。 二 横水的古村落位于一个四周环山的宽阔盆地中,东、西两道山谷呈一倒立的“人”字,将盆地切割成三块。谷底杂草丛生,两条小河从南部而来,缓缓向北流淌了四五百米,最后汇到一起,然后继续向北流入黄河。这两条小河夹着的扇形台地,就是横水老街区。 横水村以韩、赵、杨等姓人口居多,基本都是明末清初由山西等地迁来的。他们的祖先诗书传家,清康熙、乾隆年间,曾涌现出韩嘉美、韩用九、乔世英等多位进士、举人。在清乾隆、嘉庆年间,大家还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经商做生意,致富后,就大兴土木,建设乡里,使这里基本形成了“地分两街,台筑四隅,于东南西北各立高阁为保障”的总体格局。目前,老村存留的古建筑基本都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 镇区分东南西北四个片,中间高地为商业区和居住区,每月农历逢五小集,逢十大会,十分繁华,镇区四周除南面之外,东西北三面均为沟壑,多为窑洞式居住区(处于古寨墙之外)。说起四个片的人,都很有特点,十分有趣。当地有首顺口溜:“东沟吹鼓手,西沟啃骨头;北沟做生意,南街噍喳皮”。意思就是说,东沟的人喜欢组织唢呐吹打班子,凡红白喜事必到;西沟的人做屠户的多,杀牛宰猪,当然不愁没骨头啃;北沟的人做小生意的多,街上摆摊的大多是北沟人;南街的人什么也不喜欢做,就会耍嘴皮子,故在当地被戏称为“噍喳皮”。 走进一所看似很普通的老宅院,虽然临街的建筑大多已被拆掉,改建成了新式的门头,但走进去却是另一番模样:院子一重又一重,深幽宽大,青砖灰瓦,古朴俨然。门扇上的雕刻花样精美,特别是屋顶的装饰花型,造型奇特,保存完好。走到最后的上房,还有恋旧的老人住在里面,终是不舍这住了几十年的故居。镇上还有不少像这样子的古宅,不过大多都破败了。人们都临着公路盖起了钢筋水泥的楼房,已把故居换新颜了。 三 清咸丰、同治年间,天下大乱,横水乡人依据当地的山水形势,修筑起一座三面环水、周长5里多的“保安寨”,成为一方百姓避难生存的坚固屏障。横水土寨设有东西南北四个寨门,可惜老寨已不复存在,仅在镇区南片尚有部分土寨残垣,成为历史的见证。 横水村中还有3座古桥,其中,村西的古横州大桥兴建于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由村人赵世璧、杨廷弼、王九思等捐银捐料而建;村东的东大桥始建于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由太学生赵世藩一人捐白银117两兴建而成;再往东边的东沟石桥,根据《赵氏宗谱》记载,在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由该村赵家门中的牛氏捐资兴建。这三座古桥分别凌空飞架在村东村西的三条大沟上,它们就像3条巨臂连接着横水至洛阳、横水至新安县狂口、西沃等黄河古渡的古道,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霜雪雨,虽依然耸立,却暮色苍苍。 在一位老先生的引领之下,走上了东大桥,桥下没有了流水潺潺,但层层石基依然坚实的垛在一起,石缝之间生长出青绿的

文档评论(0)

ust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