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古诗文阅读课品.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1古诗文阅读课品

“望闻问切”求真义 04年辽宁高考题:轨遂投城遁走 投笔从戎——扔掉 06年全国卷二:诸将阿吕后意 阿谀奉承——迎合 07年江苏卷:(高)进之布指算,不爽 屡试不爽——差错 。 势拔五岳掩赤诚 出类拔萃——高出,突出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言听计从 —— 听从 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杜,公孙趸诛伐 口诛笔伐—— 讨伐,征伐 * * * ——2011届高三语文复习之古诗文阅读 三、古代诗文阅读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 B     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C     ①筛选文中的信息     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 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010年考纲 一读:走马观花,提纲挈领; 勾勾画画,不求甚解 。 先粗读文章,了解文章涉及的人物(几个人,人与人之间是什么关系),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几件事、事与事之间的联系),作者对人物与事件是怎样的态度。(5w) 勾出专名(人、时、地、官),减少累赘;(排除“死”字。所谓“死”字,即不需译的人名、地名、朝代名、官职名、时间名词等)画出难点,以备深究。 文言文三读 2009全国I 寻转馆陶长,贵乡吏人闻之,相与言及其事,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及将赴任,倾城送之,号泣之声,道路不绝。既至馆陶,阖境老幼,皆如见其父母。有猾人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自德深至县,君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逃窜之徒,归来如市。贵乡父老,冒涉艰险,诣阙请留德深,有诏许之。馆陶父老,复诣郡相讼,以贵乡文书为诈。郡不能决。会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至,两县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贵乡吏人,歌呼满道,互相称庆。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 二读:注释选项,一丝不苟; 代入原文,破解难点。 尽可能仔细搜索文中信息,关注文后的注释、题干的表述、选择题的选项,综合阅读,对理解原文大有裨益。 文言文三读 三读: 文题对接,仔细推敲; 排除干扰,明察秋毫。 文言文三读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前后推敲,整体把握。 中医诊断疾病讲究“望闻问切”。“望”是观察病人的发育情况、面色、舌苔、表情等;“闻”是听病人的说话声音、咳嗽、喘息,并且嗅出病人的口臭、体臭等气味;“问”是询问病人自己所感到的症状,以前所患过的病等;“切”是用手诊脉后按腹部诊察有没有痞块等。通常这四种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叫做“四诊”。判断文言语段中实词的词义,也可施行“望闻问切”“四诊”法。 推断文言实词意义四法 “望”——望文生义 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表意文字,字的写法和词的意义往往有内在的联系,字形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词义,有见形知义的特点,就为我们“望文生义”(“形训”)提供了可能。《说文解字》收入9353个字,其中形声字有7697个,占总数的80%,形声字的形符是表示意义的,根据形声字的意符,一般地可以了解这个形声字本义所属的意义范畴。高中生都积累了一定的部首常识,对常见形符表达的意义很明确,又为“望文生义”做好知识能力储备了。 如2006年全国语文高考试卷第8题: C视贫细如子弟 视:爱抚 “视”从“见”“礻”声,以“见”为部首的字大都与“看”有关,再考虑与之有关的语法关系:“视贫细”为动宾结构,就可确定“视”是动词,应解释为“看待”。 “闻”——因声求义 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表意文字,词的声音和意义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音是词的存在形式,词的意义和声音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两者互为表里。约定俗成的音义制约,使两者之间形成相对固定的联系,随着语言的发展,音同(近)义通的“同源词”大量出现,再加上“假借”现象,就为我们“因声求义”“听风知雨”(“声训”)带来了方便。要“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通过音同或音近的同声符的形声字相训释,利用其他音同或音近的字相训释。

文档评论(0)

dar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