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部分语言艺术 第四章 戏剧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让学生们对戏剧这种艺术形式有简要了解,并能通过学习,知道应当如何欣赏戏剧。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戏剧的发展历史,了解戏剧的基础性知识,并能应用这些内容,对戏剧艺术进行正确欣赏。 第一部分:戏剧简史 中国是一个有着丰富戏剧传统的国度。在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戏剧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大约形成于宋代。在中国戏剧史上,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汤显祖、洪升、孔尚任等古代戏剧大师以及现代的郭沫若、曹禺、老舍、田汉、欧阳予倩等戏剧名家,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星,在艺术星空中交相辉映,放射出夺目的光华。 汤显祖——《牡丹亭》 关汉卿——《窦娥冤》 王实甫——《西厢记》、《破窑记》 洪 升——《长生殿》 孔尚任——《桃花扇》 马致远——《汉宫秋》 第一部分:戏剧简史 二、中国戏剧艺术的流变 中国戏剧艺术可谓历经不同艺术时代,呈现出异彩纷呈的艺术面貌。 1、戏剧的雏型——宫廷乐舞 中国最早具有戏剧艺术因素的是汉代宫廷乐舞。汉武帝刘彻时代,即已有正乐与散乐。正乐,属于官方宴飨所用的乐章和舞蹈;散乐为俗乐,又称“百戏”,是民间创作的歌舞以及各种杂技。官方的正乐往往宫廷味太浓。民间的散乐,多从现实生活中撷取素材,显得丰富多彩。于是,便由民间争取到长安参加竞赛,张衡《西京赋》中所记《东海黄公》的故事,就是生动的一例。该戏写东海有一位黄公,年少时练过法术,能够制伏毒蛇猛虎。秦代末年,东海出现了一只白色猛虎、已年老力衰的黄公仍旧拿着赤金刀去镇伏,结果反被猛虎吞噬,此戏在汉代百戏中属于“角牴戏”的一种。其目的在于表现武技、格斗。但从戏剧的必备条件考察,该戏所具有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矛盾冲突、表演装扮,已无可辩驳地表明,《东海黄公》是中国戏剧最早的雏型之一。 第一部分:戏剧简史 二、中国戏剧艺术的流变 2、戏剧发展的轨迹及其历史嬗变 如果说在汉代的宫廷乐舞阶段,还没有形成戏剧的文体意识,到了唐代,歌舞戏与参军戏的出现,则标志着中国戏剧的初步形成。其特点是:㈠二者大多都有剧情,演示一定的生活内容;㈡剧中人物形象鲜明,尤其是“参军戏”创造出了中国戏剧中的“脚色”;㈢注重组织矛盾冲突,增加戏剧效果;㈣“参军戏”中的滑稽讽刺表明此时的戏剧已注意到了戏剧技巧和表现手段问题;㈤“参军戏”中“参军”与“苍鹘”两个角色的相对问答为戏剧注入了“对白”因素。 宋代,是中国戏曲艺术趋于完整的时期。代表宋代戏剧的是“杂剧”和“南戏”。戏剧之所以在宋代能走向完善并趋于繁荣,是与宋代特有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分不开的。宋“杂剧”是对唐“参军戏”的继承和发展,其脚色增至五个 。 第一部分:戏剧简史 《大面》,又名《代面》或《兰陵王入阵曲》。演 北齐世宗高澄第4子兰陵王高长恭故事。唐代崔令《教坊记》说:“《大面》出北齐。兰陵王长恭,性胆勇而貌若妇人,自嫌不足以威敌,乃刻木为假面,临阵著之。因为此戏,亦入歌曲。” 《踏摇娘》,据《教坊记》载:“北齐有人姓苏,□鼻,实不仕,而自号为郎中,嗜饮酗酒,每醉辄殴其妻。妻衔悲,诉于邻里,时人弄之。丈夫著妇人衣,徐步入场。行歌,每一叠,旁人齐声和之云:‘踏谣和来,踏谣娘苦和来!’以其且步且歌,故谓之踏谣;以其称冤,故言苦。及其夫至,则作殴斗之状,以为笑乐。 今则妇人为之。” 参军戏——是中国古代戏曲形式。由优伶演变而成。五胡十六国后赵石勒时,一个参军官员贪污,就令优人穿上官服,扮作参军,让别的优伶从旁戏弄,参军戏由此得名。内容以滑稽调笑为主。一般是两个角色,被戏弄者名参军,戏弄者叫苍鹘[gǔ] 。至晚唐,参军戏发展为多人演出,戏剧情节也比较复杂,除男脚色外,还有女脚色出场。参军戏对宋金杂剧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 第一部分:戏剧简史 二、中国戏剧艺术的流变 3、戏剧的成熟和发展 中国戏剧的成熟期应是在元代。 “唐诗宋词元曲”,即是一种难以推翻的界说。它说明以杂剧和散曲为代表的元代戏曲艺术已成为人们所共认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戏剧。 究其历史根源,元杂剧是在宋金杂剧和诸宫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剧本一般是一本四折。前面加一个“楔子”(也有例外,如《西厢记》为五本二十一折)。全剧由一个角色主唱。正旦唱的叫“旦本”,正末唱的叫“末本”。每折唱词用一宫词中若干曲牌组成联套,一韵到底。 元戏剧作家有记载的约一百二十人,剧本见诸著录的有七百余种,现存一百五十种左右。其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是“关、王、马、郑、白”五大家。 明清时代,杂剧因受南戏和传奇的影响,在体制、音乐、唱法上较之元杂剧有很大发展,但继起的传奇又成为明、清两代戏剧的主要样式。 清中叶以后,地方戏曲剧种竞相发展。出现了诸腔竞奏的繁盛局面。所谓“地方戏”,是指流行于一定地区,采用该地方言、乐曲,具有地域色彩的戏曲。清代风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