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xt07-第二个十年-第3节课品
第四讲 第三节 京派作家的精神家园 一、京派作家群 “京派”是否存在? “京派”以什么形式存在? 发展流脉:二十年代-雏形;三十年代-鼎盛;四十年代-消散 构成:留守或重返北平、天津、青岛等地的原文研会成员、语丝社成员、现代评论派与新月社成员。 主要刊物:《骆驼草》周刊;《大公报·文艺》副刊;《水星》文学月刊;《文学杂志》月刊。 一、京派作家群 政治、文化属性: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理性精神,自由原则,古典趣味。 审美追求:“和谐、圆融、静美的境地” 3.有关“京派”的历史评价 曹聚仁:京海派“无以异”(1934) 鲁迅:官的“帮闲”文人 一、京派作家群 文人在京者近官,沿海者近商,近官者在使官得名,近商者在使商获利,而自己也赖以糊口。要而言之,不过“京派”是官的帮闲,“海派”是商的帮忙而已。但从官得食者其情状隐,对外尚能傲然,从商得食者其情状显,到处难于掩饰,遂据以有清浊之分。而官之鄙商,固亦中国旧习,就更使‘海派’在‘京派’的眼中跌落了。 ——鲁迅:《“京派”与“海派”》 一、京派作家群 审美追求:“和谐、圆融、静美的境地” 政治、文化属性: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理性精神,自由原则,古典趣味。 3.有关“京派”的历史评价 曹聚仁:京海派“无以异”(1934) 鲁迅:官的“帮闲”文人 左派作家:“不革命即反革命” 独特的文学史意义:另一种现代性(审美现代性)传统,文学的“觉醒”,“文学的启蒙”。 一、京派作家群 概念总结: 京派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独特的创作个性和美学风格的文学流派。1920年代中期显露风格雏形,1930年代中期进入鼎盛时期,1940年代因战乱而风流云散,但其影响至今绵延不绝。以周作人、废名、沈从文、凌叔华、萧乾、朱光潜等为骨干作家,因其主要活跃在以京津为中心的北方文坛,故名“京派”,是一个疏离政治的自由主义作家群体。他们站在古今文化与中外文化的交汇点上,以文化重造的保守主义姿态,规避激进的时代主流话语,高蹈于现实功利之上;以自身不同流俗的生命感悟和取向别致的现代意识,从容平和地融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审美特质;以“和谐、圆融、静美的境地”作为自己的美学理想,创造出具有写意特征的独具美感的抒情小说文体,在中国现代小说中独树一帜,显示了较高的文学成就。“京派”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的启蒙”,代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同于“五四”启蒙文学的另外一种可贵的文学传统。 在京派作家的全部文学创作中,虽然都市文学的成就不容忽视,但乡土小说才是寄寓这派作家文化态度、生命理想与艺术追求的“希腊小庙”。以沈从文为代表的京派作家大都以“乡下人”自居,他们虽然侨寓都市,但主要都以自己的乡村生活体验作为文学想象的源泉,以民间风土作为抒发情感灵地,以极具田园牧歌情调的笔墨,构筑着对抗现代都市文明的梦中桃源,成为现代文学史上创作成就极为显赫的乡土文学的实践者。 二、废名与《桥》 废名其人 晚年废名 青年废名 二、废名与《桥》 2.创作概况 3.代表作《桥》 “破天荒”的作品 诗化的小说 独特的小说意境 1932年初版的《桥》 三、沈从文与他的“湘西神话”世界 沈从文的家世与生平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炯之、上官碧等。湖南凤凰县人。 三、沈从文与他的“湘西神话”世界 2. “湘西神话”世界——沈从文的早期创作 以展现风俗美、人情美、人性美为主要特征的田园牧歌情调。 以对抗城市文明为表征的质疑历史现代性立场。 通过乡土想像来完成神性的召唤,以构筑一个实现自我、安顿灵魂的精神家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