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注意的问题4稿.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复习注意的问题4稿

2.不要盲目猜题 原则解读: 不要盲目追求热点问题,即使大家猜到了某一个知识点,与命题人的思想和试题立意有很大距离,搞不好还会对学生答题产生误导。 铺天盖地的历史高考猜题 面对猜题“大潮”,老师该怎么做? 1、理性对待“猜题” 2、正确体会命题人的思想与试题立意 聆听命题人的声音、探索高考题的规律 3.让学生多看书,多关注外面的一些问题。 阅读内容不拘泥于课本 复习内容不拘泥于课堂 2008年全国高考文综一卷 12.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以下都表示“阴”的方位是( ) 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 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 2008年全国高考文综二卷 12.古人云:“日之所照曰阳。”下列各项中,两者均属于“阳”的方位是( )。 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 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 D A 2009全国高考文综二卷 12.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宜……氏于事,则巫乙匠陶。”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 ) A.族号 B.邑名 C.爵号 D.官名 2009全国高考文综一卷 12.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 ) A.官名 B.爵位 C.谥号 D.行业 C A 2010年全国二卷 12.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汉代被称为“火德”,通过“禅让”代汉的曹魏应为( )。 A、金德 B、木德 C、水德 D、土德 高考复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主要内容 1、不可忽视已考过的知识和考点。 2、不要盲目猜题。 3、让学生多看书,多关注外面的一些问题。 4、老师们要多交流。 5、不要浪费时间背大专题。 1.不可忽视已考过的知识和考点。 (1)形式 (2)试卷类型 (3)内容 知识或考点重复出现特点一 从形式上看,重复的特点是:大题化小,小题变大 从两方面理解: 1.题型上:主观题(大题)与客观题(小题)之间的转化 2.内容上:知识体系(宏观)与知识点(微观)的考查 ※通过真题列举两个重复出现的考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思想(儒学),中国现代化进程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思想 (14年全国一卷) 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思想 (15年全国一卷)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思想 材料二 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思想 (15年全国一卷)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8分) (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7分) 中国现代化进程 (13年全国一卷)

文档评论(0)

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