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力红按腹琐记.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刘力红按腹琐记

刘力红:按腹琐记 “重视经典、学习经典”的热潮。著名中医药学家邓铁涛教授看到此书后,盛赞:“吾道不孤,后继有人矣”。 ? 按腹出自内经,是按蹻的具体运用,而把这个运用放在腹部,一是方便,自己可以操作;二是效果明显,易于引发信心,以利坚持。任何健康的法门都非一朝而就,若不能持之以恒,再好的方法,也如泡影。 腹乃六腑之聚集地,其闭塞,其不通,我们很容易通过腹部的手法探知到,也就是适度力量的按压,若现疼痛,此处便是闭塞不通之处。于此处保持力度,直至疼痛减轻或消失再移它处按压,渐至整个腹部。透过此法可使六腑通畅,六腑通畅,五脏才能藏精,生命才具有活力! 《素问·通评虚实论》:“五脏不平,六腑闭塞之所生也。”意为五脏的问题,由六腑闭塞所引起。六腑贵在通畅,以通为用。六腑通,五脏才能发挥藏的功能。如《素问·五脏别论篇》:“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心与腹之间关系太密切了,所以心腹常相提并论,《本草经》中就有“心腹结气”、“心腹症瘕”等词汇,可见心中的纠结与不快往往表现在腹部的痛点硬结上,有人认为腹部是灵魂深居的地方,按腹就是按摩我们每一个受伤的心灵哦! 虽然冬可按腹,仍需避免于藏时(亥子丑)按之。经云:精者身之本。故任何方法都要以避免伤精为前提,任何方法都以能护持精为前提,在这个前提下,又法无定法,万法归宗!如冬日伤寒用麻桂似违藏精,然伤寒若不汗解,阳气久久难归藏位,汗解寒去,阳自复藏,故虽曰麻桂,亦以藏精也!明此乃得乎! 梅于荷:《素问·本病篇》谓:一切邪犯者,皆是神失守位故也。如能在过去几十年中守住恬淡者,圣人也。连凤仪先生也曾长疮疡12年,好在刘师也与凡夫一样有一肚子痛处,否则超凡入圣,离人间烟火太远了。人生缩影可能都在这肚皮内,凡夫必先失神,痛而悟,而后守之。这按肚皮,也算安抚创痛,由身而心吧。 以下是刘力红先生按腹体验 按腹琐记1:按者从手从安,安者不动也,故按者以力压之而不动也。腹部即适宜此法,故曰按腹。按压以痛为处,触及痛处以能忍受为度,不能忍受者力可稍轻,如此由浅及深,按至痛消始移按它处。余按腹第八日,每晨四时许开按,不觉即到六时。<老子>所谓"虚心实腹"于斯可见 按腹琐记2:按腹笫九日,按压腹部,其痛点会此隐彼现,此起彼伏,层出不穷。盖积聚日久非一日而成,故按之亦非朝夕之功。以六府通一分,五脏藏精即多一分,自然饮食日香,精力日旺。 按腹琐记3:按腹当切记此起彼伏,此隐彼现,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层出不穷。以此处之痛经按压已消,当按彼处时,此处之痛又可能浮现,然此非旧痛复发,乃深一层的病兆引现。按腹亦会波及深层脊前之疼痛,此皆阴阳相引,由浅入深,是为吉兆。只遵前述原则,持之以恒,不日必有消息! 按腹琐记4:按腹今日进入第十五日,体会了坚持的可贵!每日仍于晨四時至五時起按,持续一小时余。按至十五日已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按及神厥(肚脐)两侧,常能感到股股热浪流向后腰骶及两腿,温暖舒适无比。按腹要在虚心实腹,心念专注于手下之感觉,故尔不唯畅腹健身,亦为禅定之一种。 按腹琐记5:按腹进入17天,随着力度和层次的由浅入深,渐渐感到双手齐按有些吃力,有时需要腾出一支手来助力。所以这又是一项体力活,一举而两得。一边按一边静心听腹内咕咕的流水声,有一种成就的感觉。陈玉琴老师甚是注重此声,认为此是积水流通和消散之声,余亦深以为然。 ?按腹琐记6:按腹进入第21天,每日皆在1小时以上。按中不同的水声,听起来甚是欣慰:巭不负有心人!这个水声是玉琴老师最为关注的,可以从中听出各经的问题,畅通的程度。余则以为此关乎水气,水遇寒则积,积则不通,不通则痛;得温(阳)则流,流则通,通则不痛。斯亦按腹之本义也。 按腹琐记7:请有兴趣按腹的朋友仔细参详之前发的相关博文,这里只能给出大致原则,具体还需各自领悟。大抵次第,从上至下,从中至右,然后至左。按腹乃以痛为穴,寻找痛处按之,以能忍受为度,不宜强求!按至痛有缓解,方移它处。又,重按至痛乃泻,轻按无痛乃补。按腹系以泻为补,故以重为主。 按腹琐记8:腹乃凡圣同居,真元汚积同处之地,污浊积聚多一分,则真元必少一分;反之亦然。汚积所居必障经脉而不通,不通则痛,故按腹之要即寻此痛结处而按之。既为污积,则非一朝一日而成,亦非一朝一日而可按散。需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余今按腹24天,痛处仍层出不穷,是可见一斑也。 按腹琐记9:按腹26天,益感经典所述不可思议。随着按压层层深入,随着痛处此起彼伏,牵拉隐痛感、放射感、温热感、消融感???亦此起彼伏。或至腰肾、或至肝胆、或至心脏、或至于肺???<内><难>二经言五藏之积皆聚于腹,是以通过按腹,不仅畅达六腑,亦可使五藏之积消于无形。 按腹琐记10:腹为坤地,按腹手法以取静为原则,勿大幅度动作为宜。若于老人及自身力量

文档评论(0)

yaobanw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