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笔记第三册郭预衡.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文学笔记第三册郭预衡

古代文学第三卷 第五编 宋代文学 、 文学中古期第二段 文学样式:散文、诗歌、词、叙事文学(话本、诸宫调、杂居、南戏) 文化背景:1.重文抑武的国策(中庸文臣,科举考试规模的扩大化)2.理学的官方意识形态。(程颐、朱熹等)3.士大夫政治、学术上的使命感,重视诗文的教化功能(从韩愈的以文明道,到周敦颐的“文以载道”)4印刷业与教育业的空前发达,提高了文人的学识修养。 文学主题:忧患意识(以国家兴亡为己任)与爱国主题(民族矛盾激化刺激爱国热情) 性格与审美:1.三教合一的思潮,使得宋代诗人承担社会责任与追求个性不再互相排斥(仕与隐的统一)2审美的世俗化倾向,使得诗歌以“平淡”为美,以俗为雅。 社会背景:1.城市的繁荣、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滋养了各类文艺形式,词尤为瞩目。2词成为北宋社会文化消费的热点。 宋初文学(模仿) 白体诗人。宋初效法白居易、元稹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徐铉、王禹偁。内容多现实生活,风格浅淡清雅。 晚唐体。模仿贾岛、姚合诗风的诗人。代表有“九僧”,继承苦吟精神,反复推敲,内容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的隐逸生活,形式上注重五律。 西昆体。《西昆酬唱集》,代表作者:杨亿、刘筠,前惟寅。内容局限,仅有怀古、咏物、描写生活三类,艺术特征师法李商隐的雕润密丽,文字华美,对仗工整,但缺少神采与情感。 北宋中期文学 欧阳修的文学革新主张 欧阳修,号醉翁。一代文学大家与政治名臣。苏洵、王安石受其引荐,苏轼、苏辙、曾巩是一手提拔的后起之秀。 诗文革新本质上是针对宋初西昆体和五代文风。后又对矫枉过正的 太学体进行批判。 文道关系。a发展了对道的认识,不把道认为是纯理性的形上的理念,而是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百事”b文道并重。重视文采。 注重文学的情感因素,强调人情的作用。在司马迁“发愤著书”,韩愈“不平则鸣”的基础上提出“穷而后工”说。 严肃的创作态度,推敲琢磨,精益求精。 欧阳修诗歌的风格 矫正西昆体脱离现实生活的不良倾向,因此诗歌中有反映社会现实的题材。 受韩诗影响颇显著。以散文手法与以议论入诗。散文叙事手法的运用;议论往往与抒情、议论想融合。 学李白,语言清新流畅,形成清丽婉转的风格。 王安石散文的风格 欧阳修之后,王安石、曾巩、三苏,为宋代古文六大家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 以“重道崇经”为指导思想。散文大多直接为政治服务,论点鲜明,逻辑严谨,很强的说服力。短文风格直陈己见,不枝不蔓,简洁峻切,短小精悍。提高了散文的使用价值,但艺术性不高。 王安石诗歌特点 早期:反映现实社会,有抒情诗与咏史诗,借咏史表达自己的政治感情。 后期:退出政治舞台,心情平淡,诗风趋于含蓄深沉,与悲壮于娴淡。 总体:1.以工取胜。造字用具浑然天成。《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以才学取胜。王读书多,学识渊博。 进一步将议论入诗。发展到绝句中,使议论诗、哲理定型。 北宋前期词 五、晏殊、欧阳修对五代词风的因革 因袭:晚唐到五代由花间鼻祖温庭筠与南唐李煜、冯延巳定型为小令的体式,与“以柔情为主”的题材取向、以柔软婉丽为主的审美规范。 晏殊主继承:书写男女爱恋、相思、离愁别绪。但没有了五代的轻佻冶艳,而是纯净雅致。 表现对生命的优思,蕴含强烈的时间意识与生命意识。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下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欧阳修主革新:1.扩大词的抒情功能,进一步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 2.改变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与柳永相呼应。 3.在词史上,主动向民歌学习,致使此风清新明朗。 范仲淹、张先对词意境的开阔 范仲淹,边塞生活。《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是豪放词的滥觞。 张先:1.大量词来唱和赠答,扩大词的实用功能(以前只用诗) 2.用题序,将日常生活引入词。缘题赋词,题材取向贴近日常生活,加强了纪实性和现实感。后苏轼沿用“题序”,因此张为称“古今一大转移” 张三影: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轻絮无影 柳永词的新变 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五代以来小令一统的格局。慢词字数多扩充词容量和表现力 创用词调最丰富。词至柳永,体制始备。小令、近、慢、单调、双调等日益丰富。 创作方向上改变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变雅为俗。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内容上从达官贵人生活转向市民生活,特别是青楼;增加对繁华都市的描写《望海潮》;语言多用俚语。 4.运用铺叙和白描的创作手法。为了适应词的内容和世俗化,在慢词用增加了敷陈其事(赋的手法)的手法。在词的抒情中含有叙事性和情节性。 讲究音调和格律。发展了慢词的音乐美。

文档评论(0)

yaobanw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